古诗 | 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一遗老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辙 |
释义 | 原文老人身世两相遗,绿竹青松自蔽亏。已喜形骸今我有,枉将名字与人知。 往还但许邻家父,问讯才通说法师。 燕坐萧然便终日,客来不识我为谁。 诗词问答问:《初成遗老斋待月轩藏书室三首其一遗老斋》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老人(1) 上年纪的或较老的人 (2) 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 身世指人生的经历、遭遇 你能否告诉我一些关于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青松青翠的松树 蔽亏谓因遮蔽而半隐半现。 唐 孟郊 《梦泽行》:“ 楚 山争蔽亏,日月无全辉。” 清 刘大櫆 《浮山记》:“古木苍藤,蔽亏掩映,冬夏常蔚然。”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三:“高高望无极,蔽亏天日光。” 形骸形体(多指人的) 名字1.人的名与字。 2.指姓名。 3.名称;名号。 4.命名;称其名。 5.犹名誉;名声。 6.即名词。与人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往还去和来;往来 家父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问讯(1) 询问或打听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讯处 (2) 问候 彼此见礼问讯 (3) 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叫“打问讯” 说法(1) 指说话所用的词 换个说法,他也许能接受 (2) 说出的想法;看法 “嘴上 * ,办事不牢”是一种不全面的说法 (3) 讲说的方法 燕坐(1).安坐;闲坐。《仪礼·燕礼》“宾反入,及卿大夫皆説屨升,就席” 汉 郑玄 注:“凡燕坐必説屨,屨贱不在堂也。” 贾公彦 疏:“凡在堂立行礼不説屨,安坐则説屨……以其屨在足贱,不宜在堂,陈於尊者之侧也。” 宋 梅尧臣 《寄谢开封宰薛赞善》诗:“燕坐禽鸟寂,吟哦簿书退。” 元 蒋正子 《山房随笔》:“ 漫塘先生 与客燕坐,指窗外樱桃惟一实,共以为笑。” 明 文徵明 《春雨漫兴》诗:“焚香燕坐心如水,一任门多长者车。” 叶圣陶 《北上日记》:“餐厅颇宽畅,其上层为吸烟室与燕坐间。” (2).指坐禅。 宋 苏轼 《成都大悲阁记》:“吾燕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镜。” 明 宋濂 《寂照圆明大禅师壁峰金公设利塔碑》:“越七日,水退。竞往视之,禪师燕坐如平时,唯衣湿耳。” (3).指施食。 清 袁枚 《新齐谐·徐先生》:“ 宿 俗,富饶之家,每日必设一家常饭,置外厅堂,不拘来客,皆就食焉,号曰燕坐。” 萧然(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终日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不识(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