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重围中逢萧校书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韦庄 |
释义 | 重围中逢萧校书原文相逢俱此地,此地是何乡?侧目不成语,抚心空自伤。剑高无鸟度,树暗有兵藏。 底事征西将,年年戍洛阳。 诗词问答问:重围中逢萧校书的作者是谁?答:韦庄 韦庄重围中逢萧校书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696-5 参考注释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此地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侧目(1) 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童区寄传》 成语汉语词汇 * 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名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心空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 唐 王维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唐 庞蕴 《杂诗》:“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自伤(1) 自我悲伤感怀 他因自己是个残疾人而自伤 (2) 自己伤害自己 底事(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洛阳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