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书宛陵集后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游 |
释义 | 书宛陵集后原文突过元和作,巍然独主盟。诸家义皆堕,此老话方行。 赵璧连城价,隋珠照乘明。 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 诗词问答问:书宛陵集后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陆游书宛陵集后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突过(1).高出;超越。 唐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再闻诵新作,突过 黄初 诗。” 金一 《文学观》:“一曰学説,诸子是也。其言皆史之支孽,各持一端,各欲以其术易天下,贤者或突过於儒,道、 墨 是也。” (2).冲过。《金史·世戚传·徒单思忠》:“一日,与姻戚公子出游近郊,有醉人腰弓矢,策马突过,诸公子怒,欲鞭之。” 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公元806—820年) 元和十年。——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 巍然屹立 主盟(1).主持会盟。《左传·襄公九年》:“ 知武子 谓 献子 曰:‘我实不德,而要人以盟,岂礼也哉!非礼,何以主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春秋》:“诸侯之主盟,自 齐桓 始也。” (2).指倡导并主持某事。 宋 欧阳修 《试笔·苏子美蔡君谟书》:“自 苏子美 死后,遂觉笔法中絶。近年 君謨 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宋 陆游 《寄别李德远》诗之二:“復古主盟须老手,勉追 庆历 数公间。”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若使天下词坛,姐姐主盟,小妹佐之,那些做歪诗的措大,怕不剥了面皮。” (3).指做媒。《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媒人﹞坐定道:‘闻知宅上小娘子要说亲,老媳妇特来。’ 计安 道:‘有甚好头脑,万望主盟。’” (4).盟主,首领。《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风月场中都总管,烟花寨内大主盟。” 诸家(1).各个人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 伯升 杀我’。” (2).各个学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学问的各个专家。《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唐 贾公彦 疏:“ 司农 据此经,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与《鲁颂》、《论语》合,亦是破诸家之意。” 朱东润 《杜甫叙论》第四章:“这首诗诸家认为是 乾元 二年(七五八)春后作的。” (3).别的人家。 唐 刘禹锡 《浑侍中宅牡丹》诗:“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唐 白居易 《樱桃花下有感而作》诗:“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 老话(1).谈论旧事的话。《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到晚来便讲些老话儿,説些古记儿。” 夏衍 《秋瑾传》序幕:“对于他的‘老话’,好像大家已经都不感到兴趣了。” (2).众口相传的话。 周立波 《翻古》:“告诉你吧,做长工就是当牛马。老话说得好:‘长工无忌日,一月三十工。’” (3).指经常说的话。 毛 * 《原 * 吓不倒中国人民》:“我们有一句老话:小米加步枪。” (4).老辈的教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不是我説句老话,你年纪轻轻的,出来处世,这些曖昧话,总不宜上嘴。” 方行行为正直。 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然端言方行,回邪忌之,故尝避权臣之祸,归 阳翟 山。” (1).遍行,通行。方,通“ 旁 ”。《书·立政》:“其克詰尔戍兵以陟 禹 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曾运乾 正读:“方,旁也,普也。”《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 秦 楚 变节,不为 胡 越 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行之,万世传之。” (2).特指纵横驰骋。犹横行。《国语·齐语》:“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诛无道,以屏 周 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韦昭 注:“方犹横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晏恭人》:“诚得 李侃 妇 晏恭人 以守, 绍续 女、 崔寧 妾以战……虽方行天下可也。” 赵璧见“ 赵氏璧 ”。 连城价价值连城。形容珍贵难得。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诉衷》:“那解元风雅连城价,谱鸳鸯无端輳咱。”参见“ 连城璧 ”。 隋珠隋侯 之珠。《战国策·楚策四》:“寳珍 隋 珠不知佩兮,褘布与丝不知异兮。” 南朝 梁 沉约 《咏帐》:“ 隋 珠既吐曜,翠被復含风。”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隋 珠一寸, 魏后 扬眉; 和 璧千金, 秦王 动色。” 清 孙枝蔚 《送方圣羽还山》诗之二:“令弟赠以诗,美言如 隋 珠。”参见“ 随侯之珠 ”。 照乘见“ 照乘珠 ”。 梗概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的主要原则 略举梗概 故事梗概 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