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宿洪泽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尧臣 |
释义 | 宿洪泽原文舟子起添缆,夜潮同雨来。寒声相乱急,远梦自然回。 水鸟鸣还睡,风灯暗复开。 宦游常作客,未息为贫催。 诗词问答问:宿洪泽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梅尧臣宿洪泽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舟子驾船的人——亦称“船夫” 至河问渡,舟子拒之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寒声(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唐 朱邺 《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 宋 杨万里 《霰》诗:“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清 袁枚 《赤壁》诗:“我来不共吹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凄凉的声音。 唐 皎然 《陇头水》诗之一:“ 陇头 水欲絶, 陇 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乱(1).作乱。《汉书·扬雄传下》:“其后 重鬻 作虐, 东夷 横畔, 姜戎 睚眦, 闽 越 相乱,遐萌为之不安,中国蒙被其难。” (2).互相混杂。 唐 李商隐 《荷叶杯》词之一:“緑茎红艷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远梦思念远方人的梦。 唐 李白 《忆襄阳旧游》诗:“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 惶恐 泣孤臣。”《花月痕》第四五回:“何况覊人,乡书一纸,抵多少回文新剪;细计归期,常劳远梦,输与玳梁栖燕。” 自然(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水鸟在水面或水边栖息、从水中捕食的鸟类的统称。《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昭帝 时有鵜鶘或曰秃鶖,集 昌邑王 殿下,王使人射杀之。 刘向 以为水鸟色青,青祥也。”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日晚山花当马落,天 * 鸟傍船飞。”《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 孙犁 《白洋淀纪事·芦花荡》:“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风灯(1).有罩能防风的灯。 唐 杜甫 《漫成一绝》:“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清 陈维崧 《桂殿秋·淮河夜泊》词:“船头水笛吹晴碧,檣尾风灯颭夜红。” 林建征 《莺歌海》:“但漆黑的夜和浓重的水雾包围着海面,风灯和手电的光芒已完全失效了。” (2).比喻生命短促,人事无常。 唐 吕岩 《沁园春》词:“人世风灯,草头珠露,我见伤心眼泪流。” 宋 朱熹 《淳熙甲辰仲春精舍闲居戏作武夷櫂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之四:“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明 朱有燉 《一枝花·秋兴》套曲:“想世事名韁利锁,嘆韶华石火风灯。” 宦游为求官而出游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汉书·司马相如传》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客(1) 寄居异地 (2) 到别人处做客人 (3) 拜访,访问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