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南翔寺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慧远 |
释义 | 南翔寺原文无数青山伴我行,更将清浅濯尘缨。枕流漱石真吾事,买片闲田就此耕。 诗词问答问:南翔寺的作者是谁?答:释慧远 释慧远南翔寺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无数(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青山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我行犹言我这里。《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又駡道:‘贼头贼脸贼骨头,必然要连累 晁盖 !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清浅(1).谓清澈不深。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苹蓱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宋 王安石 《蒲叶》诗:“蒲叶清浅水,杏花和暖风。” 明 王问 《自山中泛湖归》诗:“川涂风浪平,沿流弄清浅。” 田汉 《江汉渔歌》第五场:“ 大别山 头挂夕阳, 月湖 清浅翻鸳鸯。” (2).浅显;不深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宋 豫章 太守 谢瞻 ……诗,其源出於 张华 。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元 白 自清浅, 刘 陆 但恣肆。” (3).指银河。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六:“举手弄清浅,误攀 织女 机。” 王琦 注:“《古诗》:‘河汉清且浅。’” 唐 孟郊 《古意》诗:“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尘缨比喻尘俗之事。《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李周翰 注:“尘缨,世事也。” 唐 白居易 《长乐亭留别》诗:“尘缨世网重重缚,迴顾方知出得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罔极深恩报未能,孝思郑重利名轻,何心顾恋尘缨。” 枕流漱石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孙子荆 年少时欲隐,语 王武子 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王 曰:‘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 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齿。’”后以喻隐居山林。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湖海伴渔樵,任尘埃暗寳刀,枕流漱石吾堪老。”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刘时卿语》:“时而我用也,累裀列鼎不为侈;时而我舍也,枕流漱石不为枯。如是而已耳。”参见“ 枕石漱流 ”。 真吾实的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 宋 苏轼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 闲田亦作“间田”。亦作“闲田”。1.中等田地。《管子·山国轨》:“穀为上,币为下。高田抚,閒田山不被,穀十倍。” 马非百 新诠:“高田者《乘马数篇》所谓‘郡县上臾之壤也’。次曰‘间田’。又次曰‘山田’。‘间田’者中田也。” (2).两方边界之间的土地。 章炳麟 《排满平议》:“其或同时猋至,互争邑落,是犹 滇 蜀 间之争火井,海滨种吉贝者之争沙洲,两无曲直,得之则是。间田甌脱,更无第三人为其主者,既见为 汉 人所有,则曰 汉 人所有而已。” 亦作“间田”。亦作“闲田”。1.古代指未被封赐的土地。《礼记·王制》:“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餘以为附庸閒田。” 孔颖达 疏:“若封人附於大国,谓之附庸,若未封人,谓之閒田。” 王国维 《观堂集林·敦煌汉简跋九》:“閒田者,《莽传》云‘诸侯国閒田为黜陟增减’,乃用《王制》语。凡郡县未封之地,皆閒田也。” (2).指无主之田;无人耕种的荒地。《孔子家语·好生》:“ 虞 芮 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 西伯 仁也,盍往质之?’入其境则耕者让畔……遂自相与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閒田也。” 唐 元结 《樊上漫作》诗:“四邻皆渔父,近渚多闲田。” 唐 李绅 《悯农》诗之一:“四海无閒田,农夫犹饿死。” 清 刘大櫆 《井田》:“国中贮无尽之閒田,不以与百姓,而荒废弃置,于情则不安,于势则不可。” 就此(1).就在此地或此时。《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这 孙新 ,祖是 琼州 人氏,军官子孙。因调来 登州 驻扎,弟兄就此为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今日正是黄道吉日,就此去罢。” (2).从此。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娘俩住在地主家后面半间披屋里,就此在 张家冲 落了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