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杂诗·其二
朝代 明代
作者 朱纯
释义

杂诗·其二原文

诗教贵温柔,平淡理自得。

纷纷媚学徒,组缀间黄白。

夏韶閟希音,齐竽声正激。

聋俗讵易聪,徒为师旷惜。

诗词问答

问:杂诗·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朱纯
问:杂诗·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朱纯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七

参考注释

诗教

(1).本指《诗经》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礼记·经解》:“ 孔子 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孔颖达 疏:“《诗》依违讽諫,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诗》教始二《南》,皆著贤圣跡。” 明 海瑞 《注唐诗鼓吹序》:“古先王成就人才,由今考之,大抵‘六经’并行,《诗》教为首。”

(2).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风格。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 六朝 至 陈 隋 之间,创为宫体,诗教为之一变,率皆浮靡之词,华而不实,与性情相漓。”

温柔

温顺体贴

性情温柔

平淡

(1) 人的品性浑厚淡泊

性贵平淡

(2) 平常;没有曲折

平淡无奇

(3) 特指诗文、书画风格自然而不加雕琢

主题愈是富于诗意,表现得愈平淡或者至少是愈简略

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徒

从师受业的人

黄白

(1).淡黄色。《史记·天官书》:“格泽星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

(2).黄金和白银。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 淮南王 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祕》、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王利器 校注:“《汉书·本传》注:‘ 张晏 曰:“黄,黄金;白,白银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裴谌》:“ 裴諶 、 王敬伯 、 梁芳 ,约为方外之友, 隋 大业 中,相与入 白鹿山 学道,谓黄白可成,不死之药可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商小姐 ﹞又与 商 妾把家里遗存黄白东西在箱匣内的,查点一查点。”

(3).指术士所谓炼丹化成金银的法术。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招募方伎怪迂之人,述神仙黄白之事,财殫力屈,无能成获。” 唐 白居易 《郊陶潜体诗》之十四:“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燕九》:“﹝ 邱处机 ﹞其所受国朝之旌祀而立庙貌於无穷者,岂説纷紜飞昇黄白之流可拟比於万一也。”

(4).黄色与白色。为正色。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君子非黄白不御,妇人则有青碧。”

(5).指金印和银印。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绣衣黄白郎,骑向 交河 道。” 朱鹤龄 注:“或曰:黄白即《汉书》银黄。 颜师古 注:‘银,银印也,黄,金印也。’”

希音

(1).奇妙的声音。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实境》:“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2).指玄远高超的言谈。《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隋 江总 《明庆寺尚禅师碑铭》:“空行已无,希音和寡,不有耆德,谁其继者?”

(3).缺少音乐。 明 李贽 《<初潭集>又叙》:“何代无人,特恨无识人者!何世希音,特恨无赏音者!”

齐竽

(1).犹滥竽。指不学无术的人。 唐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赠答十韵》:“銓材秉 秦 镜,典乐去 齐 竽。” 唐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诗:“ 齐 竽今歷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箇箇吹。”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2).用为自谦之词。 唐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诗:“ 齐 竽终自退,心寄 嵩 峰巔。” 唐 韩偓 《安贫》诗:“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 齐 竽?”参见“ 滥竽充数 ”。

聋俗

(1).愚昧无知的世俗。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今将植橘柚於玄朔,蔕华藕於修陵,表龙章於裸壤,奏《韶武》於聋俗,固难以取贵矣。” 唐 孟浩然 《赠道士参寥》诗:“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 章炳麟 《<革命军>序》:“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 、 曾静 、 齐周华 等,持正义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

(2).指庸俗而不辨美恶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顾蒙 ﹞困於旅食,以至书《千字文》授於聋俗,以换斗筲之资。”

师旷

春秋 晋国 乐师。善于辨音。《孟子·离娄上》:“ 师旷 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参阅《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等书。后以为听觉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 唐 杨炯 《浑天赋》:“螟何细兮, 师旷 清耳而不闻, 离朱 拭目而无见。”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