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咏怀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田汝悚 |
释义 | 咏怀原文白云不归山,冉冉落窗牖。 蛟龙未上天,且在潢污走。 嗟尔风云徒,本是尘埃叟。 尚父辞棘津,嚣嚣向渭滨。 倾城齐拍手,笑杀朝歌人。 青发照青波,箓竿悬锦鳞。 一丝引周祚,寸饵钓商辛。 风期感梦寐,神与文王亲。 非熊载后车,八百衍经纶。 革命回天地,宁知属贱贫。 当年竟不偶,谁信席上珍。 际会有朝晏,咄嗟伤我神。 诗词问答问:咏怀的作者是谁?答:田汝悚 注释1.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六十五 参考注释白云(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不归(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冉冉(1) 渐进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软下垂的样子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窗牖窗户。 汉 枚乘 《杂诗》之五:“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唐 崔颢 《邯郸宫人怨》诗:“水晶帘箔云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 清 吴敏树 《听雨楼记》:“余喜而上於楼以观,则凡湖与山之献於栏槛而入於窗牖者,向未知其有於此也。” 叶圣陶 《穷愁》:“以室无窗牖,遂如仍在宵夜,光明之泽弗被,寒贫可嘆哉。” 蛟龙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上天(1) 进入天空,进入太空 飞机早已上天多时 (2) 婉辞,指人死亡 (3) 古时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潢污(1).聚积不流之水。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潢污流藻,充金鼎之实。” 唐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诗:“潢污三逕絶,砧杵四邻稀。” 唐 刘禹锡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诗:“扫开云雾呈光景,流尽潢污见路岐。” 明 何景明 《石矶赋》:“彼执笱繫竹,操绳逝梁,较获易捕,乃潢污之陋渔。” (2).《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意谓只要诚信,即使潢污中的水也可以用来祭祀鬼神。后因以“潢污”谓诚信。 前蜀 杜光庭 《醮名山灵化词》:“爰择良日,仰报威灵,远中昭告之诚,輒罄潢污之荐。” 明 李东阳 《与潘南屏纳徵启》:“詎云筐篚之多仪,少效潢污之可荐。” 风云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尘埃(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尚父亦作“ 尚甫 ”。1.指 周 吕望 。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毛 传:“尚父,可尚可父。” 郑玄 笺:“尚父, 吕望 也。尊称焉。”一说为 吕望 之字。 马瑞辰 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 尚父 其字也,犹 山甫 、 孔父 之属。”《艺文类聚》卷二八引 汉 班彪 《游居赋》:“想 尚甫 之威虞,号苍兕而明誓。”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比 渭 滨甲子, 尚父 难兄。” 清 唐孙华 《磻溪》诗:“ 尚父 精神老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 (2).后世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新唐书·郭子仪传》:“ 德宗 嗣位,詔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帝矍然欲翦除,而惮其握兵,因尊为尚父。”《三国演义》第八回:“﹝ 卓 ﹞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 棘津古代 黄河 津渡名。地在今 河南省 延津县 东北。相传 周文王 师 姜尚 ( 吕尚 )未遇时曾卖食于此。《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月丁卯, 晋 荀吴 帅师涉自 棘津 。”《史记·游侠列传》:“昔者 虞舜 窘於井廩, 伊尹 负於鼎俎, 傅説 匿於 傅险 , 吕尚 困於 棘津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 张守节 正义:“《尉繚子》云 太公望 行年七十,卖食 棘津 云。”按,今本《尉缭子》作“盟津”。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见 朝歌 屠叟辞 棘津 ,八十西来钓 渭 滨。” 宋 秦观 《司马迁论》:“ 傅説 匿於 傅巖 , 吕尚 困於 棘津 。” 嚣嚣(1) 众口谗毁的样子 谗口嚣嚣。——《诗·小雅·十月之交 (2) 傲慢的样子 听我嚣嚣。——《诗·大雅·板》。疏:“不听之状。” (3) 另见 xiāo 渭滨《韩非子·喻老》:“ 文王 举 太公 於 渭 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 太公望 吕尚 。《宋书·周续之传》:“是以 渭 滨佐 周 ,圣德广运; 商洛 匡 汉 ,英业乃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四十千秋自咏》:“宠遇偏嗤 莘野 薄,奇逢半笑 渭 滨迟。” 倾城(1) 全城;满城 倾城出动,围捕凶犯 (2) 形容女子艳丽,貌压全城 名花倾城,君王带笑 (3) 倾覆国家 拍手双手相拍或鼓掌 孩子们边跳舞边拍手 歌人歌唱者。《梁书·羊侃传》:“敕賚歌人 王娥儿 ,东宫亦賚歌者 屈偶之 ,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唐 李廓 《长安少年行》:“歌人踏日起,语燕卷帘飞。” 鲁迅 《热风·为“俄国歌剧团”》:“这时我想:倘使我是一个歌人,我的声音怕要销沉了罢。” 青发黑发。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八:“青髮如秋园,一翦不復生。” 宋 曾巩 《送程殿丞还朝》诗:“如云青髮拥朝簪,佳誉喧喧动士林。” 潘漠华 《牧生和他的笛》:“她不自觉地站起,掠一掠自己的青发。” 青波(1).地名。即 青陂 。在今 河南省 新蔡县 西南。亦泛指 楚 地。《史记·陈涉世家》:“ 鄱 盗 当阳君 黥布 之兵相收,復击 秦 左右校,破之 青波 ,復以 陈 为 楚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 青波 ,﹞地名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况復君在 交河 ,妾在 青波 。” 倪璠 注:“ 青坡 , 楚 地。谓君往 秦川 ,妾留 楚 地。”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若乃地分玄徼,路指 青波 。” (2).碧波,清波。 唐 徐彦伯 《登长城赋》:“日入青波,坚冰峩峩。” 前蜀 韦庄 《听赵秀才弹琴》诗:“ 巫山 夜雨絃中起, 湘水 青波指下生。” (3).指绿色的麦浪。 唐 柳宗元 《闻黄鹂》诗:“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青波。” 锦鳞(1).鱼的美称。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戏锦鳞而夕映,曜绣羽以晨过。”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明 卓尔堪 《近青堂》诗:“独向晴江破寂寥,锦鳞泼剌戏春潮。” (2).指传说中的鲤鱼。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二折:“指望待跃锦鳞,过 禹 门,纔是俺男儿发愤,终有日际会风云。”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乘桃浪,跃锦鳞,一声雷动过 龙门 。”参见“ 锦鲤 ”。 (3).见“ 锦鳞书 ”。 一丝(1).一根蚕丝。常喻微少或极细之物。 宋 叶适 《赠胜上人》诗:“遣腊冰千筋,勾春柳一丝。”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七:“盖闻拂云之松,生於一豆之实;耸壑之鱼,穿於一丝之溜,是以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敌者亡必骤。” (2).指一点。《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这些情节, 子谨 却一丝也不知道。” 巴金 《秋》二:“ 高忠 看见 克定 这样镇静,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饵钓指钓鱼。《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鱸鱼出。” 商辛即 商 纣王 ,名 受 ,号 帝辛 。《韩非子·难四》:“ 商辛 用 费仲 而灭。” 宋 王禹偁 《仲尼为素王赋》:“ 商辛 、 夏癸 兮号 * ,又安得比于儒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发宋陵寝》:“ 宋 之亡,非有 商辛 流毒,为白旄黄鉞之招也。” 风期(1).犹风信。 南朝 梁 任昉 《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虬书》:“胜寄冥通,谅有风期之迟。” 隋 虞世基 《秋日赠王中舍》诗:“伊昔风期早,金兰信为宝。”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仇兆鳌 注:“风期,恐是言风信。” (2).风度品格。《晋书·习凿齿传》:“其风期俊迈如此。”《世说新语·言语》“贫道重其神骏”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 支道林 ﹞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 (3).犹友谊、情谊。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倾意气於一言,缔风期於千祀。”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诗:“曾无礼节间,但以风期亲。” (4).风光。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相去数百年,风情宛如昨。” 梦寐睡梦;梦中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三国演义》 王亲(1).君王的亲兵。《左传·昭公二十七年》:“王使甲坐於道,及其门。门阶户席,皆王亲也。” 孔颖达 疏:“言从门至阶,从阶至户,从户至席,皆是王之亲兵也。” (2).君王的亲属。《魏书·彭城王勰传》:“镇压任重,故令王亲董元戎,远抚 淮 外。” 非熊《六韬·文师》载: 文王 将往 渭水 边打猎,行前占卜,卜辞曰:“田於 渭 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彲,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 昌 。”后果见 太公 坐 渭水 边垂钓,与之语而大悦,遂同车而归,拜为师。古熊罴连称,后遂以“非熊”为 姜太公 代称。 唐 李白 《大猎赋》:“载 非熊 于 渭 滨。” 宋 陆游 《雨中卧病有感》诗:“ 非熊 老子不復见,谁吊遗魂清 渭 滨。” 明 汤显祖 《紫钗记·高宴飞书》:“ 非熊 奇貌, 卧龙 风调,緑鬢朱颜荣耀。” 后车(1).副车,侍从所乘的车。《诗·小雅·绵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郑玄 笺:“后车,倅车也。” 陆德明 释文:“倅,七对反,副车。”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託乘於后车。” 清 顾炎武 《重过代州赠李处士因笃在陈君上年署中》诗:“穷愁那得一篇书?幸有心期託后车。” (2).后继之车。《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夫 三代 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后因以为鉴诫之义。 唐 张继 《读峄山碑》诗:“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宋 司马光 《颜太初杂文序》:“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 经纶(1) 整理过的蚕丝 (2) 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大展经纶 满腹经纶 (3) 借指抱负与才干 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哥白尼》 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贱贫(1).卑贱贫困。《楚辞·九章·惜诵》:“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梁书·儒林传·范缜》:“ 子良 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新唐书·魏元忠传》:“志士在富贵与贱贫,皆思立功名以传于后,然知己难而所遇罕。”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素志安贱贫,心计鄙钻核。” (2).指卑贱贫困的人。 唐 卢纶 《过司空曙村居》诗:“遂性在耕稼,所交唯贱贫。” 元 揭傒斯 《送袁先辈之旴江》诗:“贱贫恋知己,亲爱畏离别。” 清 方文 《送陈子垣游上谷兼寄从子奕于司理》诗:“主是贱贫交不薄,文因山水助非虚。” 当年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不偶(1).不遇;不合。 汉 王充 《论衡·命义》:“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 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2).引申为命运不好。 宋 苏轼 《京师哭任遵圣》诗:“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 淮阳 叶生 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絶当时,而所如不偶,困於名场。” 席上珍(1).见“ 席珍 ”。 (2).可供席上珍玩的物品。 费砚 《抚印宗派绝句》:“百炼老铁圆且润,治印能为席上珍。” 际会(1).聚首;聚会。《礼记·大传》:“异姓主名,治际会。” 郑玄 注:“际会,昏礼交接之会也。” 孔颖达 疏:“际会,所以主此母妇之名,正昬姻交接会合之事。” 孙希旦 集解:“际会,谓於吉凶之事相交际而会合也…… 郑氏 专以昏礼言,非是。盖同姓族属渐众,惧其离,有宗以统之,则不至於离。异姓男女相聚,惧其乱,有名以别之,则不至於乱。” (2).引申为配合呼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 周振甫 注:“际会,遇合,犹配合。” (3).机遇;时机。《汉书·王莽传上》:“ 安汉公 莽 辅政三世,比遭际会,安光 汉 室,遂同殊风,至于制作,与 周公 异世同符。”《旧唐书·马怀素传论》:“ 马怀素 、 禇无量 好古嗜学,博识多闻,遇好文之君,隆师资之礼,儒者之荣,可谓际会矣。” 姜可生 《将之南田梦非》诗:“人生际会有如此,山川寂寥按剑起。” 艾青 《向太阳》诗:“这时候,我对我所看见,所听见,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4).缝隙。两物体相接的中缝。《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 有朝犹言有朝一日。《水浒传》第八一回:“有人提出火坑中,肝胆常存忠孝,常存忠孝!有朝须把大恩人报。” 嗟伤叹息伤感。《宣和遗事》前集:“泰道亨时戒復隍, 宣和 往事可嗟伤。”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