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雨中过易州
朝代 清代
作者 乾隆
释义

雨中过易州原文

一夜秋霖朝未已,行旌早发难中止。

况复诘旦谒陵园,旧顿从容非其理。

有豕白蹢烝涉波,辎重崎岖度泥滓。

雨衣不漏忆谲谏,寻思此或异乎彼。

尚幸行宫程匪遥,约计仅一由旬里。

雨中策骑过易州,戒饬避泞践麦畴。

有来大吏道左跽,请罪除治恐不周。

笑而谓之无所虑,已苦斯民重铲脩。

习劳问俗祖制在,风雨岂为安逸谋。

东巡西狩岁无休,知我罪我惟春秋。

诗词问答

问:雨中过易州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雨中过易州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

参考注释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秋霖

秋日的淫雨。《管子·度地》:“冬作土功,发地藏,则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北风吹旐,秋霖泣军。”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气义》:“ 熊执易 赴举,行次 潼关 ,秋霖月餘,滞於逆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解池神祠加号》:“ 唐 大历 中, 河中 盐池为秋霖所败。” 沙汀 《在祠堂里》:“在院坝里,鸭群寂寞而懒散地鸣叫着,伸长颈项,踱过秋霖的积水。”

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行旌

(1).旧指官员出行时的旗帜。亦泛指出行时的仪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香港饯别》诗:“未挈琵琶挥别调,聊将诗句壮行旌。” 周咏 《去国吟》:“落红片片迷征程,萋萋芳草映行旌。” 鲁迅 《三闲集·太平歌诀》:“恭喜的英雄,你前去罢,被遗弃了的现实的现代,在后面恭送你的行旌。”

(2).借以敬称出行的官员。《英烈传》第十九回:“ 宋濂 对 孙炎 道:‘请问行旌从何而来?高姓大名?不知来寻在下,有何见教?’”《荡寇志》第一二三回:“舍下离此不远,愿请行旌小住一日,未知可否。”

发难

发动反抗或叛乱;起义;起事

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后以伐秦。——《汉书·项籍传》

中止

半途停止

中止正常的电视节目加进一段新的重要报道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诘旦

平明,清晨。《宋书·柳元景传》:“自詰旦而战,至于日昃,虏众大溃。” 宋 司马光 《柳枝词》之十一:“ 五柳先生 门乍开,宅边植杖久徘徊。陌头遥认 颜光禄 ,詰旦先乘瘦马来。”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至夜,乳婢忽窜去,遍索不可得。詰旦,舟尾乃见尸浮於水面。”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若宿卿处,詰旦不能报平安。”

陵园

(1) 本指帝王或诸侯的墓地,今通称以陵墓为主的园林。也作“园陵”

(2) 公墓

烈士陵园

从容

(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白蹢

(1).白蹄。《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2).指代白豕。 王闿运 《愁霖赋》:“黑蜧夜喜,白蹢朝奔。”

烝涉

成群涉水。指侵犯。语出《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郑玄 笺:“烝,众也。”《晋书·沮渠蒙逊载记》:“孤以虚薄,猥忝时运,未能弘阐大猷,戡荡羣孽,使桃虫鼓翼 东京 ,封豕烝涉西裔。”

辎重

(1) 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物资

(2) 运输中的(或可以运输的)设备

军队的辎重

(3) 外出的人携带的包裹行李

崎岖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泥滓

(1).泥渣。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日月挟虫鸟之瑕,不妨丽天之景; 黄河 含泥滓之浊,不害凌山之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以今观之,昌阳待泥土而生,昌蒲一有泥滓则死矣。”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但恐金沙未汰,不免夹带些泥滓。” 清 方文 《枞川苦雨柬李仲山孙子糓》诗:“春来湖畔泥滓滑,欲行不行空踟躕。”

(2).犹污浊。比喻耻辱。《文选·潘岳<西征赋>》“奋迅泥滓” 李善 注引 汉 李陵 《与苏武书》:“言为瑕秽,动增泥滓。”

(3).指视为污浊;贱视。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得丧不可摇其心,荣辱不能动其志,桎拲冠冕,泥滓禄位。”

(4).比喻卑下的地位。 晋 潘岳 《西征赋》:“或被髮左袵,奋迅泥滓。”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潦倒沉泥滓,欹危践矫衡。”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乍脱泥滓底,稍见日月光。”

(5).比喻尘世。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鞵布袜从此始。”

雨衣

用不透水或抗水材料做的外衣,供雨中穿着

谲谏

委婉地规谏。《诗·周南·关雎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郑玄 笺:“譎諫,咏歌依违不直諫。”《孔子家语·辩政》:“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下:“至于‘鹤驾通宵凤輦备,鸡鸣问寝龙楼晓’,虽但叙一时喜庆事,而意乃讽 肃宗 ,所谓主文而譎諫也。”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七:“由温柔敦厚言,所以重在比兴,重在蕴蓄,重在反复唱叹,重在婉陈,重在主文谲谏。”

寻思

想;思考

行宫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登泰山记》

约计

粗略计算

由旬

古 印度 计程单位。一由旬的长度,我国古有八十里、六十里、四十里等诸说。见《翻译名义集·数量》。 北周 庾信 《奉和法筵应诏》:“千柱莲花塔,由旬紫柑园。”《法苑珠林》卷三:“八拘卢舍为一由旬,合有四十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积崖山 高三百由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遂觉云生足下,腾踔而上,不知几百由旬。”

中策

胜于下策但不及上策的计策或方法

戒饬

告诫

戒饬将士

有来

用于 元 代由蒙文直译成汉语的公牍等。表示语句结束。《元朝秘史》卷一:“ 孛端察儿 在时,将他做儿,祭祀时同祭祀有来。” 李文田 注:“有来者,结束之词,今京师有此语。”《元典章·刑部二·详谳》:“上路里设两员推官,中路里设一员推官,委付呵,怎生奏呵, 世祖 皇旨有来。”

大吏

指大官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明史·海瑞传》

道左

(1).路的左边。《孔丛子·问军礼》:“主车止於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庙主居於道左,社主居於道右,其所经名山大川,皆祭告焉。”

(2).道路旁边。《诗·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毛 传:“兴也。道左之阳,人所宜休息也。” 郑玄 笺:“道左,道东也。日之热,恒在日中之后,道东之杜,人所宜休息也。今人不休息者,以其特生阴寡也。” 马瑞辰 通释:“下章‘道周’,《韩诗》作道右,则左右随所见言之,不以道左之阳取兴。”《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太平广记》卷三 * 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于凝》:“﹝ 于凝 ﹞遥见道左嘉木美荫,因就焉。” 清 钮琇 《觚賸·雪遘》:“将度 梅岭 , 吴公子 已迎候道左,执礼甚恭。”

请罪

(1) 主动承认过错并请求处罚

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城上请罪。——《资治通鉴·唐纪》

(2) 表示歉意

除治

(1).整治,整修。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雇人开湖,候开成湖面,即给与人户……若稍不除治,微生茭葑,即许人剗赁,但使人户常忧剗夺,自然尽力,永无后患。”

(2).惩治。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 梁永生 一直很注意地主分子 刘其海 的活动,并且也发现他一些通敌的嫌疑,只因为证据不足,所以还没有除治他。”

不周

(1).不合。《楚辞·离骚》:“虽不周於今之人兮,愿依 彭咸 之遗则。” 王逸 注:“周,合也。” 汉 班固 《典引》:“ 司马相如 洿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不周於用。”

(2).不至,不到。《汉书·叙传上》:“道悠长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颜师古 注引 刘德 曰:“周,至也。”

(3).不齐全;不周到。《后汉书·刘虞传》:“﹝ 虞 ﹞乃遣驛使奉章陈其暴掠之罪, 瓚 亦上 虞 禀粮不周,二奏交驰,互相非毁,朝廷依违而已。” 宋 司马光 《贮瞻堂记》:“ 河南 进士 宋师中 、 李彻 与其乡里士民之众以书抵 光 曰:‘公再为宰相,三守 洛都 ,虽惠化徧天下,靡有不周,而在 洛 为多。’”《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奉侍公婆是我两个的第一件事,但有不周,许你责备。”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那个中学生似的矮小男人,还时常为了这事责备妻子,怪她对父亲侍候不周。”

(4).风名。《文选·扬雄<校猎赋>》:“帝将惟田于灵之囿,开北垠,受不周之制,以奉终始 顓頊 , 玄冥 之统。”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西北为不周风,谓冬时也。” 晋 杨泉 《物理论》:“西北不周,方潜藏也。”参见“ 不周风 ”。

(5).山名。见“ 不周山 ”。

之无

(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岁,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劳问

慰问。《汉书·张延寿传》:“ 永始 、 元延 间,比年日蚀,故久不还 放 ,璽书劳问不絶。”《明史·陈亨传》:“ 成祖 还军,亲诣 亨 第劳问。” 清 张履 《意苕山馆诗序》:“余送客江中,还过君斋,兵燹患难之餘,握手相劳问。”

祖制

指帝王祖宗规定的制度。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宗禁》:“亲王不许出城,祖制原无此禁,惟国初事体隆重,凡出入必奏请,并迎送先后,亦 太祖 自定。” 清 汪琬 《前明兵科右给事中吴公墓志铭》:“公意愤激,极言老臣沦弃可惜,因请申明祖制,以清议专归言官。”《孽海花》第二六回:“皇帝自从大婚后,没临幸过皇后宫一次,倒是 金 宝 二妃非常宠幸。这是任性妄为,不合祖制的。” 鲁迅 《华盖集·我的“籍”和“系”》:“我记得 宋 朝是不许南人做宰相的,那是他们的‘祖制’,只可惜终于不能坚持。”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安逸

安闲舒服

退休了而且过着安逸的生活

贪图安逸

东巡

古代谓天子巡视东方。语本《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史记·封禅书》:“ 二世 元年,东巡 碣石 ,并海南,歷 泰山 ,至 会稽 ,皆礼祠之。” 唐 白居易 《送东都留守令狐尚书赴任》诗:“翠华黄屋未东巡,碧 洛 青 嵩 付大臣。”

西狩

相传 鲁哀公 十四年在大野狩猎获麒麟。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绝笔。《左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 鲁 《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史记·儒林列传》:“ 仲尼 干七十餘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 悲获麟,西狩涕 孔丘 。”

知我罪我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 孔子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用“知我罪我”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任意迅笔,言无忌讳,予所见与人所见未必尽合也。有见而喜,亦有见而怒,知我罪我,其惟此见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復能顾其后矣。”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