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酹江月
朝代 元代
作者 谭处端
释义

酹江月原文

自然之道,禀根元、真正精神圆聚。
一点灵光无内外,明彻辉通玄户。
寂淡偏宜,贫闲最好,物外逍遥处。
长长不昧,湛然神室常住。
无论妙奥难穷,须凭慷慨,认把元阳固。
搜取天真勤锻炼,触处般般回顾。
火里莲生,山头焰灭,端的缘相遇。
风仙重会,共游三岛云路。

诗词问答

问:酹江月的作者是谁?答:谭处端
问:酹江月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酹江月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谭处端的名句有哪些?答:谭处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根元

根源;根本。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其根元可考也,形理可求也。” 五代 齐己 《言诗》:“毕竟将何状,根元在正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少不得花有根元玉有芽,待説时惹的风声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谓宗教根元,在乎信仰,制度戒法,悉其荣华。”

真正

(1) 名实完全相符

真正中华民国。——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确实;的确

他刚才真正来过,我不骗你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灵光

(1) 神异之光

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西游记》

(2) 指画在神像头部的光辉

(3) 〈方〉∶顶用;好

他的羽毛球打得真灵光

这药不灵光

无内

犹言无穷小。与“无外”相对。《淮南子·精神训》:“无外之外至大也,无内之内至贵也。” 高诱 注:“无内言其小。” 汉 蔡邕 《汝南周巨胜碑》:“沉静微密,沦於无内;宽裕弘博,含乎无外。”

不接纳。内,“ 纳 ”的古字。《史记·留侯世家》:“鯫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 秦 地可尽王,故听之。”

明彻

(1).清楚;明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袈裟之迹,其文明彻,焕如彫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旁达两门,上通一窍,更为明彻,此其前胜也。” 巴金 《雨》三:“我的心很明彻,就仿佛她站在我面前对我说话一般。”

(2).明亮而清澈。 沙汀 《记贺龙》二:“他那明彻的眼睛里略略浮上一层忧郁。” 曹靖华 《飞花集·艳艳红豆寄相思》:“这儿的空气,竟如此清新、明彻。”

通玄

通晓玄妙之理。 汉 张衡 《东巡诰》:“皇皇者凤,通玄知时。” 唐 戴叔伦 《暉上人独坐亭》诗:“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丽质本来无偶,神机早已通玄。”

偏宜

最宜;特别合适。 前蜀 李珣 《浣溪纱》词:“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鬱金黄。”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低矮矮的冠儿偏宜戴,笑吟吟地喜满香腮。” 粤剧 《关汉卿》第四场:“近时有些婆娘们,道着难晓,说着难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

贫闲

亦作“ 贫閒 ”。清贫而多空闲。 唐 白居易 《昭国闲居》诗:“贫闲日高起,门巷昼寂寂。” 宋 张耒 《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诗:“岁暮 淮阳 客,贫閒两有餘。” 金 谭处端 《酹江月》词:“寂淡偏宜,贫闲最好,物外逍遥处。”

见“ 贫闲 ”。

最好

(1)

(2) 胜过所有的人和物

(3) 最佳,好到极点

煮咖啡的最好方法

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长长

(1).常常;经常。 唐 智远 《律僧》诗:“滤水与龕灯,长长护有情。”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2).长久。《朱子语类》卷七二:“有昼必有夜,设使长长为昼而不夜,则何以息?”

敬重长上。《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 郑玄 注:“老老、长长,谓尊老敬长也。”《荀子·大略》:“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吕氏春秋·先己》:“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不昧

(1).不忘。《逸周书·王会》:“佩之令之不昧。” 孔晁 注:“不昧,不忘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慼。”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尚其不昧,服此茂恩。”

(2).不晦暗,明亮。《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3).不损坏;不湮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玄阴凝,不昧其洁。” 唐 杜甫 《迴棹》诗:“吾家碑不昧, 王氏 井依然。”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感谢上帝,在我最初一灵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灵永久的皈依和寄托。”

湛然

(1).清澈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寺左右杂树疎颁,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颜貌红泽,双瞳湛然。” 明 谢谠 《四喜记·久旱祈神》:“白檀焚献,怪举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礼记·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云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3).淡泊。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 唐 韩偓 《地炉》诗:“禪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亦指清静。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注:“湛、恬皆静。”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无有喧争。”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饮量》:“ 临溪 一一指挥僮僕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但现在的自己却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地位。”

常住

(1).佛教语。永存。《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苏跋陀罗窣堵波》:“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復变坏。”

(2).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南齐书·顾欢传》:“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3).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云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太尉 朱崖 出镇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水浒传》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清 钱谦益 《扬州石塔寺复雷塘田记》:“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亩,寺僧开垦作常住田。”

(4).道观中的主事者。《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

无论

(1) 不论;不管

无论天气多么冷,每天早晨他都要到江河去游泳

(2) 不要说;不用说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论数十辈。——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妙奥

奥妙。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至於佛书之妙奥,僧当为予言。”

慷慨

(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元阳

中医谓人体阳气的根本。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元阳之气,可斤可两。”俗亦谓男子的精气。《西游记》第三二回:“ 唐僧 乃 金蝉长老 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

天真

(1) 指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

(2) 引申为单纯、朴实、幼稚;头脑简单

不要太天真,以致相信这些政客的每件事

天真的女孩

天真似五岁的小孩

锻炼

(1) 通过军事训练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每个早上进行走路上班的锻炼

(2) 磨炼

他这几年锻练得很不错了

(3) 锻造,冶炼

触处

处处;到处

杨花触处飞

般般

众多貌。 程善之 《拟古》诗:“衣锦返故乡,骑从何般般。”

(1).犹种种,样样,件件。 唐 方干 《海石榴》诗:“亭际天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 阮三 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我只怕你助边焚券般般好,却与那节用生财事事违。”

(2).犹斑斑。灿烂多彩。般,通“ 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司马贞 索隐:“般般,文彩之皃也。音班。”

回顾

(1) 回想过去;思考过去发生的事件

喜欢回顾他们的非洲血统

(2)

(3) 回过头来看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4) 对某一时期的事态的总的观察

对战争情况进行回顾

山头

(1) 山的顶部

(2) 山峰

(3) 比喻独占一方的宗派

拉山头

端的

(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相遇

遇见,遇到

这些候选人在许多讲坛上相遇进行辩论

三岛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云路

(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