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洪迈 |
释义 | 原文山河我四大,物我同一体。谁为若疾痒,搔按不容拟。 多生抱此念,耿耿未云已。 那知知鱼乐,更有濠梁子。 诗词问答问:《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的作者是谁?答:洪迈 参考注释山河山岭和河流,指国家的疆土 锦锈山河 四大(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当作“人”。说见 朱谦之 《老子校释》及 任继愈 《老子新译》。 (2).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髮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於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罗什 未终少日,觉四大不悆……死於 长安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六十年来一梦醒,飘然四大御风轻。” (3).古称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晋书·忠义传·王豹》:“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时 冀州 人戏称四种大物为四大。《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 道暉 好着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为之语曰:‘ 显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谓之四大。 显公 ,沙门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妇人也。” 物我彼此,外物与己身。《列子·杨朱》:“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杂述>》:“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 孔 门之乐,不拘物我,相与少叙,料无不可。”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们是没有物我的区分,没有国族的界别。” 同一(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不容(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多生佛教以众生造善恶之业,受轮回之苦,生死相续,谓之“多生”。 唐 白居易 《味道》诗:“此日尽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尘侵。” 宋 苏轼 《入寺》诗:“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清 吴伟业 《同孙浣心郁静岩家纯祜过福城观华严会》诗:“今日 云门 纔喫棒,多生 山谷 少安禪。” 耿耿(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云已(1).犹言而已,罢了。《汉书·叙传下》:“ 敞 、 义 依 霍 ,庶几云已。”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若此人等,无益於治,可为庶几而已也。” 汉 班固 《幽通赋》:“恐魍魎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2).犹言完了,休止。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 鱼乐《庄子·秋水》:“ 庄子 与 惠子 游於 濠 梁之上。 庄子 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本谓鱼游水中,悠然自得。后亦以喻纵情山水,逍遥游乐。 元 柳贯 《洪州歌》之三:“未放官繇兴畚鍤,且从鱼乐占池臺。” 清 丘逢甲 《南道院》诗之一:“三分得水知鱼乐,九曲看人作蚁游。” 梁子指山脊。 沙汀 《淘金记》一:“‘那你一天在梁子上喝风呀?’ 林么长子 顶上去问。” 诗文赏析【原题】: 逢年与德粲同之温陵谒大智禅师医作四小诗送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