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满庭芳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史浩 |
释义 | 满庭芳原文微霰疏飘,骄云轻簇,短檠暗淡笼纱。冷禁兰帐,清晓忽飞花。 已是平芜步阔,那堪更、折竹如蓑。 凭栏处,关心一叶,归兴渺无涯。 为瑞,已多少,适从狼子,来自龙沙。 赖吾皇神武,薄海为家。 尽扫腥风杀气,依然放、红日光华。 回头看,山蹊水坞,缟带不随车。 诗词问答问:满庭芳的作者是谁?答:史浩 参考注释短檠矮灯架。借指小灯。 唐 韩愈 《短灯檠歌》:“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燄高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宋 杨万里 《跋蜀人魏致尧抚乾 * 》诗:“雨里短檠头似雪,客间长鋏食无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噪花枝灵鹊儿,垂帘幙喜蛛儿,正应着短檠上夜来灯爆时。” 清 纳兰性德 《秋水·听雨》词:“依旧乱蛩声里,短檠明灭,怎教人睡。” 暗淡(1) 昏暗 灯光暗淡 色调暗淡 (2) 不光明 暗淡的前景 前途暗淡 在那暗淡的火光中 笼纱即纱笼。用绢纱作外罩的灯笼。 宋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嫁女》:“少选,笼纱一簇,导新郎入。年可十七八,丰采韶秀。” 清晓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清晓的微风,略带凉意 飞花(1).落花飘飞。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飘飞的落花。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茶客娶兴》:“你掩泪含羞辞别去,似飞花逐水悠悠,萧萧孤影向谁投。” (3).比喻飘飞的雪花。 宋 苏辙 《上元前雪三绝句》之一:“不管上元灯火夜,飞花处处作春寒。” (4).纺织时飞散的棉花纤维。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 唐 李山甫 《刘员外寄移菊》诗:“秋来缘树復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明 许承钦 《过李家口》诗:“枣香来野径,麦秀满平芜。” 清 龚自珍 《最录中论》:“平芜生之,灌木丛之,剔而薙之,乃覿瑶草。” 郭沫若 《蜀道奇》诗:“海水倾泄出平芜,土壤膏腴成天府。” 那堪1.怎堪;怎能禁受。 2.犹言兼之;何况。凭栏身倚栏杆 凭栏远眺 关心(1) 留意,注意 他的身体渐渐不好了。他仍然关心气候的变化。——《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2) 关怀,挂念 关心群众生活 妈妈最关心我的身体 一叶(1).一片叶子。《列子·说符》:“ 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 一叶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 楚 乡云水本无依。” 宋 苏轼 《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 明 宋濂 《龙眠居士画十八应真相赞》:“未入水时,一叶已渡。” (3).一页。 归兴归思;回乡的兴致。 唐 杜甫 《官定后戏赠》诗:“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之子动归兴,轻袂飘如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白云南来入我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无涯无尽;无限 灾祸无涯 多少(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适从归从,跟从 无所适从 狼子(1).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斩 羽 及子 平 于 临沮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 权 欲活 羽 以敌 刘 曹 ,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 曹公 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南唐 陈陶 逸句:“饮水狼子瘦,思日鷓鴣寒。” (2).草名。狼牙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狼牙》。 来自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主要收入来自开采煤矿 龙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后汉书·班超传赞》 神武神明而威武 将军乃神武雄才 薄海(1).到达海边。语本《书·益稷》:“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 孔颖达 疏:“外迫四海,言从京师而至于四海也。”《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常山 以南, 大行 左转,度 河 济 , 阿 甄 以东薄海,为 齐 赵 国。” (2).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 宋 陈亮 《祭丘宗卿母硕人臧氏文》:“闺閫之懿不出於乡閭,而足以起薄海之敬。” 清 顾炎武 《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万方多蹙蹙,薄海日喁喁。”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狡魔不敢拒,出狱在 巴 东。欢声腾薄海,君立万山峰。” 腥风腥臭之风。亦喻凶残的气氛。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宋 陆游 《龙洞》诗:“想当蟠蛰未奋时,腥风逼人云触石。” 明 刘基 《沁园春》词:“奈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成江。” 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人饮》诗:“天地黑如盘,腥风吹雨血。” 杀气(1) 凶恶吓人的气势 杀气腾腾 (2) 发泄气愤;出气 你有委屈就说出来,不该拿别人杀气 (3) 阴气;寒气 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史记·匈奴列传》 (4) 战场上杀伐之气,借指战事 杀气腾空 依然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红日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宋 晁补之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 大江 东注。” 光华光彩明丽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尚书大传》 回头(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缟带(1).犹缟紵。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投章类縞带,佇答逾千金。” 前蜀 韦庄 《再用前韵和薛先辈见寄》:“既闻留縞带,詎肯掷蓍簪。”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宛乎縞带之欢,允矣敦槃之盛,此交际之可记者也。”参见“ 縞紵 ”。 (2).白色生绢带。朴质之衣饰。泛指学子之服。《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弟子縞带者,用生縞为带,尚质也。”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初垂縞带,便学长吟。” (3).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随车翻縞带,逐马散银盃。” 元 许谦 《西山万象亭》诗:“百里江流縈縞带,满城居室比鱼鳞。” 随车见“ 随车致雨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