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菩萨蛮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李真人 |
释义 | 菩萨蛮原文还丹秘诀将何作。因师口授亲糟粕。 未悟莫施为。 前程路**。 寻文终不的。 义在文中出。 文义纵惺惺。 抟量早晚成。 诗词问答问:菩萨蛮的作者是谁?答:李真人 参考注释还丹(1).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自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於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煇煇,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昇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 明 许潮 《同甲会》:“韶光谁可留,还丹自可修。” (2).中医亦指依方精制的丹药。如:九还丹;小还丹;大还丹。 (3).指炼就这种仙丹,得道成仙。 唐 陈子昂 《题李三书斋》诗:“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道家有换形法,凡修炼未成,气血已衰,不能还丹者,则借一壮盛之躯,乘其睡与之互易。” 章炳麟 《五无论》:“若夫断便利,絶交会,则与辟穀还丹相似。” 秘诀不公开的能解决问题的窍门、办法 口授(1) 口头传授 (2) 口说而由别人代写 向秘书口授一封信稿 糟粕造酒剩下的渣滓。比喻废弃无用的事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施为(1) 指所进行的行动 不得妄自施为 (2) 进行某种行动 不敢施为 前程(1) 前面的路程 前程艰难 (2) 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 锦绣前程 前程远大 (3) 特指婚姻 (4) 旧时指读书人或官员的功名、官职等 不的不可靠;不确实。《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孙九 领书,夜宿晓行,直至 吴江 延陵桥 下。犹恐传递不的,直候 周廷章 面送。”《玉娇梨》第十二回:“ 白公 道:‘查得的确么?’家人道:‘学中考案,怎么不的?’” 文义(1).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汉书·扬雄传下》:“今 扬子 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於圣人。”《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南齐书·陆澄传》:“ 澄 当世称为硕儒,读《易》三年,不解文义。” (2).亦作“ 文谊 ”。文字的意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竟有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救守不可取”:“ 毕氏 沅 校本,不解前后文谊。”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是‘乐相乐’为当时常语也。斯二者必求其文义,则窒阂难通,诚以韵语异於他文耳。” (3).文辞。《晋书·李玄盛传》:“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宋书·颜延之传》:“时尚书令 傅亮 自以文义之类,一时莫及, 延之 负其才辞,不为之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寄儿 睡去,梦见身为儒生,粗知文义。”《明史·刘显传》:“ 刘显 , 南昌 人,生而膂力絶伦,稍通文义。” 惺惺指聪明机警的人 方信道,惺惺自古惜惺惺。——《西厢记》 早晚(1) 早晨和晚上 他每天早晚都练气功 (2) 时候 他已走了多半天了,这早晚多半已经到家了 (3) 〈方〉∶泛指将来某个时候 你早晚进城来,到我们这里坐坐 (4) 或早或晚 人早晚要死的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