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忆王孙(秋词)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重元 |
释义 | 忆王孙(秋词)原文飕飕风冷荻花秋。明月斜侵独倚楼。 十二珠帘不上钩。 黯凝眸。 一点渔灯古渡头。 诗词问答问:忆王孙(秋词)的作者是谁?答:李重元 李重元忆王孙(秋词)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飕飕(1) 象声词 (2) 形容风声 啾啾飕飕,吟啸相求。——汉· 赵壹《迅风赋》 (3) 形容雨声 风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唐· 杜甫《秋雨叹》 明月(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倚楼倚靠在楼窗或楼头栏干上。 唐 杜甫 《江上》诗:“勋业频看镜,行 * 倚楼。” 宋 黄庭坚 《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词:“诸将説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十二(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珠帘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散入珠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上钩(1) 钓鱼时鱼因吞下饵钩而被钓住 那天早晨鲑鱼终于上钩了 (2) 比喻被引诱上圈套 凝眸定睛去看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李商隐《闻歌》 凝眸远望 一点(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唐 皮日休 《钓侣》诗之二:“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宋 柳永 《安公子》词:“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清 陆藻 《七月宿近华浦》诗:“暝色忽苍凉,渔灯出芦菼。” 郁达夫 《沉沦》八:“他在海边上走了一会,看看远岸的渔灯,同鬼火似的在那里招引他。” 古渡古老的渡口。 唐 戴叔伦 《京口怀古》诗:“ 大江 横万里,古渡渺千秋。”《水浒传》第四四回:“古渡凄凉,那得奚人饮马。”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空泊》:“曲塘西断桥烟冷,垂杨下古渡月明。”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