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恭奉皇太后启程驻避暑山庄二律·其一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已过北郊祭,应为避暑行。 慈舆循近顿,清跸启前程。 既惬豫游志,还申温凊情。 年年谕频奉,岁岁例无更。 诗词问答问:《恭奉皇太后启程驻避暑山庄二律·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二 参考注释北郊(1).城北郊区。《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贼将 张晊 屯於北郊, 秦贤 屯於 版桥 ,各有众数万。” 秦牧 《古战场春晓》:“在一九六一年春天降临之前,我来到 广州 北郊的 三元里 高地上盘桓。” (2).古代帝王郊祀的处所之一。 周 制在北门外六里处, 汉 制在北门外四里。夏至日于此以祭地,冬至日于此以迎冬。《吕氏春秋·孟冬》:“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 高诱 注:“六里之郊。”《汉书·郊祀志下》:“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祭天於南郊,就阳之义也;瘞地於北郊,即阴之象也。”《后汉书·祭祀志中》:“北郊在 雒阳 城北四里,为方坛,四陛。” 北魏 刘芳 《郊坛疏》:“《孟冬令》云‘其数六’,又云‘迎冬於北郊’。 卢植 云:‘北郊,六里郊也。’ 贾逵 云:‘北郊,水帝 顓頊 ,六里。’……此又北郊六里之审据也。” 避暑(1) 到凉爽的地方度过炎热的暑期 (2) 避免中暑 清跸(1).旧时谓帝王出行,清除道路,禁止行人。《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暉膺顺动,清蹕巡广廛。” 李善 注引《汉仪注》:“皇帝輦动,出则传蹕,止人清道。”《周书·儒林传序》:“帝於是服衮冕,乘碧輅,陈文物,备礼用,清蹕而临太学。”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四二:“扇掩红鸞金殿悄,一声清蹕捲珠帘。”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清蹕传虚谷,灵旗隐洞房。” (2).借指帝王的车辇。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迴。”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大名 河朔 之咽喉,或蹔驻清蹕,扬天威以壮军声。” 前程(1) 前面的路程 前程艰难 (2) 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 锦绣前程 前程远大 (3) 特指婚姻 (4) 旧时指读书人或官员的功名、官职等 游志(1).指放心物外的意向。《楚辞·九辩》:“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2).畅达心神。 晋 成公绥 《啸赋》:“将登 箕山 以抗节,浮沧海以游志。” (3).谓将注意力投向某一方面。《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娱心 黄 老 ,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閫奥。”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于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故其人无餘裕以驰心广远,游志幽微。” 驰想高远;遐想。《楚辞·九辩》:“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三国 魏 曹植 《潜志赋》:“潜大道以游志,希往昔之遐烈。” 温凊(1).冬温夏凊的省称。冬天温被使暖,夏天扇席使凉。侍奉父母之礼。 唐 皇甫冉 《刘侍御朝命许停官归侍》诗:“幸遂温凊愿,其甘稼穡难。” 清 王筠 《菉友臆说》:“忠孝是大德,定省温凊,奔走先后,是小德。” (2).犹寒暖。借指生活起居。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鉉 徐出座上, 文寳 拜竟,陞自西阶,通温凊,復降拜, 鉉 乃邀 文寳 上,立谈道旧者久之。” (3).犹言温存体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与生交拜成礼,已而送归舘舍,洞房温凊,穷极芳腻。”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