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次韵王编修二首
朝代 宋代
作者 陈造
释义

次韵王编修二首原文

老誓捐书断苦吟,君苗笔砚戴逵琴。
因君又试推敲手,揆我终惭缴绎音。
漫作蠹鱼餐朽策,倏听鹎鵊语中林。
肉台盘客曾丁字,碧酒留宾听浅深。

诗词问答

问:次韵王编修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次韵王编修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捐书

废书不读。《庄子·山木》:“ 孔子 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 唐 李白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诗:“入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 宋 王安石 《窥园》诗:“ 董生 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严复 《和荆公<适意>》:“不知适意缘何事?只信捐书一语真。”

苦吟

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苦吟》:“ 孟浩然 眉毫尽落, 裴祐 袖手,衣袖至穿, 王维 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幗。”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二:“可见天地间景物无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写不尽耳。” 王朝闻 《艺术创作有特殊规律》二:“苦吟的诗人所以感到苦中有乐,从根本上说,仍然是生活实践给他提供了足以充分发挥创作的创造性的现实根据。”

笔砚

亦作“ 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推敲

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推敲字句

蠹鱼

亦作“蠧鱼”。1.虫名。即蟫。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 唐 白居易 《伤唐衢》诗之二:“今日开篋看,蠹鱼损文字。” 明 张景 《飞丸记·旅邸揣摩》:“夜窥得汗牛编学累丝,昼翻从蠧鱼涎穷滋味。”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一:“卷书置篋中,寧使饱蠹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这东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装着,一箱一箱的喂蠹鱼,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书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学》诗:“笥锁蠧鱼皆祖往,身从皋比又前缘。” 郁达夫 《杂感》诗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鱼。”

(3).啃书本。亦指死啃书本的读书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枕席经史,沉湎青緗,却扫闭关,蠹鱼岁月,赏鉴家类也。” 清 唐孙华 《再迭随庵韵》:“衰年髣髴烛光餘,犹向残编作蠧鱼。”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

鹎鵊

鸟名。似鸠,身黑尾长而有冠。春分始见,凌晨先鸡而鸣,其声“加格加格”,农家以为下田之候,俗称催明鸟。 唐 韩偓 《春恨》诗:“残梦依依酒力餘,城头鵯鵊伴啼乌。” 宋 欧阳修 《鵯鵊词》诗:“红纱蜡烛愁夜短,緑窗鵯鵊催天明。”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雨欲成时,听村北村南鵯鵊。”

中林

林野。《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毛 传:“中林,林中。” 马瑞辰 通释:“《尔雅》:‘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犹云中野。” 三国 蜀 诸葛亮 《宅铭》:“迹逸中林,神凝巖端。” 唐 白居易 《及第后忆旧山》诗:“偶献《子虚》登上席,却吟《招隐》忆中林。” 明 宋登春 《秋日野望》诗:“听鸟中林性,看云故国心。”

肉台盘

见“ 肉臺柈 ”。

丁字

见“ 丁字帘 ”。

碧酒

清澄的美酒;清酒。 唐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素丝絜长鱼,碧酒随玉粒。” 唐 薛曜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此中碧酒恒参圣,浪道 崑山 别有仙。”

浅深

(1).深和浅。《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荣,典章一也。” 宋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志不同,故其术有浅深,而其成功有巨细。” 郭沫若 《羽书集·由“有感”说到气节》:“悲歌 燕 赵 已消沉,沦落何须计浅深?”

(2).深厚。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自尔家事细微,必为賙给,使举族免於流转,得专孝思,其为惠浅深,以此可见。”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