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横吹曲辞。折杨柳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余延寿 |
释义 | 横吹曲辞。折杨柳原文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袅娜垂来久。 缘枝栖暝禽,雄去雌独吟。 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 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叶。 好风吹长条,婀娜何如妾。 妾见柳园新,高楼四五春。 莫吹胡塞曲,愁杀陇头人。 诗词问答问:横吹曲辞。折杨柳的作者是谁?答:余延寿 全唐诗:卷114_58 参考注释大道(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国门(1) (2) 旧指国都的城门,也指守护城门的小神,也指边境;今指边防哨所和海关 拒敌于国门之外 (3) 比喻国家政策、规定 打开国门,大胆吸收一切有用的东西 东西(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杨柳(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葳蕤(1) 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上葳蕤而防露兮。——《楚辞·七谏·初放》 羽盖葳蕤。——张衡《东京赋》 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委顿;委靡不振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袅娜(1) (2) 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 柳丝袅娜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那女子形体袅娜,如随风飘去 枝栖《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后因以“枝栖”喻托身之地。《花月痕》第十一回:“慈母手諭 痴珠 ,令在外暂觅枝栖。” 指严 《猪仔还国记》:“某在 沪 作书安家,曾云往 新嘉波 就事,家人误为已获枝栖,方大庆幸。” 独吟(1).独自吟咏。 唐 白居易 《秋雨中赠元九》诗:“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唐 白居易 《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诗:“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 (2).独自啼叫。 唐 杜甫 《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诗之一:“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 春尽(1).春去,春天结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薪采者也” 汉 何休 注:“金主芟艾,而正以春尽木火当燃之际,举此为文,知庶人采樵薪者。” 唐 柳宗元 《别舍弟宗一》诗:“ 桂岭 瘴来云似墨, 洞庭 春尽水如天。”《辽史·营卫志中》:“弋猎网钩,春尽乃还。” (2).谓青春逝去或容颜衰减。 明 高启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诗:“闭门春尽无人问,縞袂春裙不理妆。” 微月犹眉月,新月。指农历月初的月亮。 晋 傅玄 《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 唐 杜甫 《水会渡》诗:“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 王闿运 《七夕立秋作》诗:“虚庭一叶下,微月千里阴。”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是夕,微月已生西海,水波不兴。” 上叶前代;先世。《宋书·武帝纪中》:“昔在上叶,深鉴兹道。是以天禄既终, 唐 虞 弗得传其嗣;符命来格, 舜 禹 不获全其谦。”《南齐书·高帝纪上》:“是故 勛 华 弘风於上叶, 汉 魏 垂式於后昆。”《魏书·李骞传》:“为衢樽於上叶,号木鐸於前修。” 增添桑叶。 清 沉公练 《广蚕桑说·饲蚕法》:“三眠起后,食叶较速,宜昼夜上叶。” 长条(1).长的枝条。 晋 左思 《蜀都赋》:“擢脩干,竦长条,扇飞云,拂轻霄。” 宋 苏轼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诗:“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2).特指柳枝。 南朝 梁元帝 《绿柳》诗:“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 南唐 李煜 《柳枝》词:“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明 高启 《秋柳》诗:“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復旧毿毿。” 婀娜轻盈柔美貌 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曹植《洛神赋》 一个女子婀娜的背影 何如(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高楼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塞曲边远地区的乐曲。 唐 杜甫 《夜闻觱篥》诗:“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嚮,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愁杀亦作“ 愁煞 ”。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白杨多悲风,萧萧愁 * 。” 南唐 冯延巳 《临江仙》词:“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 明 徐渭 《长干行》之三:“月明打开犹自可,月黑打开愁杀他。” 姚雪垠 《言志篇》:“老马伏辕征路远,晓窗愁杀白头翁。” 陇头(1). 陇山 。借指边塞。 南朝 宋 陆凯 《赠范晔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宋 苏轼 《行香子》词:“别来相忆,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 陇头 云。” 明 徐祯卿 《送士选侍御》诗:“胡天飞尽 陇头 云,惟见 居庸 暮山紫。” 郭沫若 《迎春》诗:“ 陇头 明瑞雪,天下扇东风。” (2). 汉 乐府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 汉 横吹曲,二十八解, 李延年 造。 魏 晋 以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鵠》,二曰《陇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