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阴阳五行说 |
释义 | 阴阳五行说历史知识 阴阳五行说历史词典解释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之合流。原为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自然观。阴阳说把阴阳看作两种互相消长的对立力量,用以说明事物变化的规律。西周末年,伯阳父以之解释地震,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五行说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另有史伯提出“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的论断。春秋时史墨提出“天有三辰,地有五行”(《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从中引伸出对立发展观念,认为自然界“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变化与社会历史上政权更替都具有必然性。古代阴阳与五行学说虽与“先王”观念有联系,但广泛影响了医学、天文学等学科,对科学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战国中期一些学者将其神秘化,产生“舍人事而任鬼神”的阴阳五行家。《管子》书中收录的《四时》、《五行》两篇在用阴阳五行学说说明自然现象的同时,还试图将其作为政治设施和道德律令的依据,由此产生的“四时教令”思想,成为向唯心主义阴阳五行学说的过渡形态。阴阳五行家主要代表邹衍进而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受木、火、土、金、水五种力量支配,提出五德终始说,宣扬历史循环论。西汉董仲舒“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汉书·董仲舒传》),使其与儒家思想结合,形成封建的正宗神学。认为阴阳五行运转生克是天的意志。阳是天之德,阴是天之刑。天意“大德而小刑”,故“阳尊而阴卑”(《春秋繁露·阳尊阴卑》)。赋予阴阳五行以封建道德意义,谓“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春秋繁露·基义》),并以阴阳五行说作为巫术的依据。其间,道家亦吸收阴阳五行说,后来成为道教理论的组成部分。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录遗清制,凡生员参加科考、录科未取,或未参加科考、录科者,在乡试前,再补考一次,名为录遗。合格者即可参加乡试。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