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登峻极顶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过 |
释义 | 登峻极顶原文言登嵩高峰,结束两芒屩。 摄衣上天梯,股栗战荦确。 不知几流汗,跃出万仞壑。 刚风被太虚,尘世俯下浊。 依稀两仙童,遗我一丸药。 平生井底蛙,未见宇宙廓。 四维忽骞举,小知为磅礴。 得穷恢谲眼,赖有腾趠脚。 东观扶桑升,北瞰天河落。 长须议雄尊,培塿眇庐霍。 诗词问答问:登峻极顶的作者是谁?答:苏过 注释1. 押词韵第十六部 参考注释嵩高(1).即 嵩山 。《史记·封禅书》:“昔 三代 之居,皆在 河 洛 之间,故 嵩高 为中岳。” 晋 戴祚 《西征记》:“ 嵩高山 ,东 太室 ,西 少室 ,相去七十里。 嵩高 ,总名也。”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其名有序,则 太室 西偏;其位可知,则 嵩高 佐命。” (2).高峻。《礼记·孔子闲居》:“其在《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峡则 河 不容舠。” (3).崇高;尊贵。《汉书·扬雄传上》:“瞰 帝唐 之嵩高兮,眽隆 周 之大寧。”《隶释·汉太尉刘宽后碑》:“公以嵩高之门,好谦俭之操,布衣糲食,涉履寒苦。” 结束(1) 完毕,不再继续 这个演讲结束了典礼 (2) 装束;打扮 结束而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收拾;处置 (4) 拘束 芒屩(1).即芒鞋。《晋书·刘惔传》:“ 惔 少清远,有标奇,与母 任氏 寓居 京口 ,家贫,织芒屩为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履考》:“ 六朝 前率草为履,古称芒屩,盖贱者之服,大抵皆然。” 潘飞声 《碧云寺题石台上》诗:“欲借旧 * ,暂息破芒屩。” (2).借指隐逸或僧道。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斩马祭旄纛,炰羔礼芒屩。” 清 吴伟业 《赠愿云师》:“今观吾师行,四海一芒屩。”参见“ 芒鞋 ”。 摄衣(1).整饬衣装。《管子·弟子职》:“少者之事,夜寐早作,既拚盥漱,执事有恪,摄衣共盥,先生乃作。”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宋 叶适 《郑景元墓志铭》:“急难窘助,扁舟径往,夜半扣门,摄衣偕出矣。”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九》“輟洗起衣”:“此文本作輟洗起,摄衣,延 食其 上坐。 郑 注《士冠礼》曰:摄,犹整也。谓整衣而延之上坐也。” (2).提起衣襟。 宋 苏轼 《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二客不能从焉。” 上天梯登天的梯子。比喻达到某种目的的途径或方法。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楔子:“凭着你万言策诗书夺第一,八韵赋文章谁似你,五言诗作上天梯,望皇家的这富贵,金殿上脱白衣。”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三折:“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之三:“夜气萧森十里堤,出门可有上天梯。” 股栗两腿发抖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明· 魏禧《大铁椎传》 荦确亦作“ 犖硞 ”。亦作“ 犖埆 ”。亦作“ 犖嶨 ”。1.怪石嶙峋貌。 唐 韩愈 《山石》诗:“山石犖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炎湖度氛氲,热石行犖硞。” 王伯大 音释:“硞音确。” 宋 苏辙 《墨竹赋》:“山石犖埆,荆棘生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石鼓》:“何物犖确蟠素壁?云是石鼓流遗踪。” 清 段松岑 《灵岩神宝寺访碑》诗:“犖嶨復犖嶨,驀山履絶壑。”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循山石犖确而行,得一洞。” (2).坚硬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夷人市瓷器》:“试投之犖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 清 吴存楷 《犁田行》:“春泥犖埆苦坚硬,犂深入土三尺强。” 王统照 《号声·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 (3).象声词。 宋 苏轼 《江西》诗:“舟行十里磨九瀧,篙声犖确相舂撞。”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微影模糊声犖确,是谁携屐踏花来。” 姚锡钧 《病中作》诗:“泥辙车声生犖确,墙根苔气发幽妍。” 知几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流汗(1).淌汗。从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奴之病得之流汗数出。” 晋 左思 《吴都赋》:“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泞。” 明 李东阳 《奉敕谕》:“盛暑鑠金,流汗成血,兼时倍力,困苦益增,又不若不督之为愈也。” (2).形容羞愧不安到极点。《汉书·王莽传上》:“臣见诸侯面言事於前者,未尝不流汗而慙愧也。” 唐 柳宗元 《答贡士萧纂欲相师书》:“不意足下曲见记忆,远辱书讯,貺以高文,开其知思,而又超僕以宗师之位,贷僕以丘山之号,流汗伏地,不知逃匿。”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左右为流汗,天子知质直。” 刚风(1).罡风。高天强劲的风。 唐 顾况 《曲龙山歌》之二:“愿逐刚风骑吏旋,起居按摩参寥天。”《朱子语类》卷二:“高山无霜露,却有雪……道家有‘高处有万里刚风’之説,便是那里。” 宋 范成大 《玉华楼夜醮》诗:“ 紫云 澒洞 千柱 浮,刚风八面寒颼飀。” 瞿秋白 《铁花》:“好一似铜松拂着刚风,我真爱上了,舍却不忍。” (2).指西风。《灵枢经·九宫八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於肺,外在於皮肤。其气主为燥风。” 太虚(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尘世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 依稀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仙童苏格兰民间传说中的棕仙童(夜间替人做家务等工作的仙童),常出没于与世隔绝的场所和清泉瀑布之间 丸药中医指制成丸剂的药物 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井底蛙亦作“ 井底鼃 ”。即井蛙。《东观汉记·马援传》:“ 子阳 井底鼃耳!” 明 谢谠 《四喜记·紫禁明扬》:“浅陋真如井底蛙。”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他们的所谓自由世界是井底蛙眼中的世界。”亦省作“ 井底 ”。 宋 曾巩 《贺克伏交阯表》:“唶海隅之昧俗,肆井底之狂谋。”参见“ 井蛙 ”。 宇宙(1) (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四维(1) 古代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认为是维系国家所必需的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 指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角 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淮南子》 (3) 指四方 流落四维 (4) 即四肢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生气通天论》。马莳注:“四维者,四肢也。” 骞举(1).飞动貌。騫,通“ 鶱 ”。 唐 张怀瓘 《书断·妙品》:“﹝ 萧子云 ﹞少善草行小篆,诸体兼备,而剏造小篆飞白,意趣飘然,点画之际,若有騫举,妍妙至极,难与比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孔雀雄者毛尾金翠……山栖时先择处贮尾,然后置身,天雨尾湿,罗者且至,犹珍顾不復騫举,卒为所擒。” (2).指飘逸。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意略同而境远逊,风骨亦未能騫举。” 小知从细事上察知。《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道器》:“﹝ 孔子 ﹞又曰:‘君子不器。’良以握原者可以制化,大受者不可小知。” 小聪明。《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韩非子·饰邪》:“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磅礴(1) 广大无边的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 * 《长征》 (2) 充满于…的 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庄子》 恢谲见“ 恢恑憰怪 ”。 腾趠见“ 腾踔 ”。 东观(1). 东汉 洛阳 南宫内观名。 明帝 诏 班固 等修撰《汉记》于此,书成名为《东观汉记》。 章 和 二帝时为皇宫藏书之府。后因以称国史修撰之所。 南朝 陈 徐陵 《谢敕赉烛盘赏答齐国移文启》:“臣职居南史,身典东观,谨述私荣、传之方策。” 唐 刘禹锡 《送分司陈郎中祗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诗:“远取南朝贵公子,重修东观帝王书。” (2).称宫中藏书之所。 北周 庾信 《皇夏乐》:“南宫学已开,东观书还聚。” 唐太宗 《赋尚书》诗:“ 崇文 时驻步,东观还停輦。輟膳玩《三坟》,暉灯披《五典》。” 清 钱谦益 《<董文敏公遗集>序》:“故其题识赏鉴之文,区明雅俗,别裁真伪,东观输其博,南宫逊其精。” 扶桑(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河落见“ 河洛 ”。 长须汉 王褒 《僮约》:“ 资中 男子 王子渊 ,从 成都 安志里 女子 杨惠 ,买亡夫时户下髯奴 便了 。”后因以“长鬚”指男仆。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先生又遣长鬚来,如此处置非所喜。”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妓女类》:“僕曰长鬚。”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诗激》:“为嘱长鬚蚤出门,寸牋好与递归辕。” 雄尊雄伟庄严。 金 麻革 《游龙山记》:“若 太华 之雄尊, 五老 之巧秀, 女几 之婉严, 乌权 、 白马 之端重,兹山固无之。” 培塿本作“部娄”。小土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 杜预 注:“部娄,小阜。”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培》引《左传》作“培塿”。《晋书·刘元海载记》:“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眺望三峯,壁立与天接,众山皆成培娄。” 庐霍庐山 和 霍山 的并称。《文选·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游当 罗浮 行,息必 庐 霍 期。” 李善 注:“ 庐 霍 ,二山名也。” 唐 皇甫冉 《送康判官往新安》诗:“猿声比 庐 霍 ,水色胜 瀟湘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出 三峡 ,济乎 洞庭 ,窥乎 庐 霍 ,循 东海 而归。”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