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牡蛎墙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李之世 |
释义 | 牡蛎墙原文南海天连水,人家半水乡。 祇疑鲛伴室,翻讶蛎同房。 片片藏鳞甲,层层缀雁行。 千寻能拔地,百堵欲延冈。 巧乃矜时匠,输宁测海王。 年深侵薜荔,月影拂桄榔。 米臼舂鱼骨,山瓢酌蟹筐。 异方无不有,惯习转为常。 诗词问答问:牡蛎墙的作者是谁?答:李之世 注释1.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参考注释南海(1) (2) 县名,在广东省境内,现已并入广州市 (3) 对康有为的尊称,其字亦为南海 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人家(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水乡河多、湖多的地方 水乡泽国 同房(1) 在家族中属于同一分支 同房兄弟 (2) 过性生活的婉辞 鳞甲动物用以蔽护躯体的甲壳。泛指一切有鳞和甲的水生动物 层层(1).一层又一层。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 清 邱象升 《清远峡》诗:“客心愁入暮,高峡尚层层。” (2).指逐层逐次。 唐 章碣 《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层层。”《人民日报》1982.3.31:“会议要求各地做到经费落实,组织落实,层层有人抓。” 雁行(1) 飞雁的行列 (2) 并行或走在前头。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两骖雁行。——《诗·郑风·大叔于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 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晋书·王羲之传》 雁行有序。——丘迟《与陈伯之书》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拔地(1) 狠狠地 拔地瞅了一眼 (2) 在地面上陡然耸立 拔地孤峰 拔地而起的高楼 百堵众多的墙。亦指建筑群。《诗·小雅·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毛 传:“一丈为板,五板为堵。” 高亨 注:“百,言其多。堵,一面墻。” 汉 张衡 《西京赋》:“狭百堵之侧陋,增九筵之迫胁。” 晋 左思 《魏都赋》:“ 宣王 中兴,而筑室百堵。”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雕墻则百堵皆兴,峻宇则千门并列。” 清 赵翼 《闻各路军营报捷残贼计日可尽喜赋》之五:“雁垣百堵看新葺,依旧桑麻景晏如。” 时匠指当代掌政柄的大臣。《南史·范晔传》:“ 孔熙先 有美才,地胄犹可论,而翳迹仕流,岂非时匠失乎?” 海王凭借海的有利条件而成王业。《管子·海王》:“海王之国,谨正盐筴。” 尹知章 注:“言以负海之利而成王业。” (1).海上的霸王;海上的首领。 清 魏源 《寰海》诗之九:“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伦 之祖 约翰 ,尝念先人为海王,因投海军为之帅。” (2).指海上主权。 清 黄遵宪 《出军歌》:“国轨海王权尽失,无地划 禹 跡。” 薜荔(1).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楚辞·离骚》:“擥禾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蘂。” 王逸 注:“薜荔,香草也,缘木而生蘂实也。”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木莲》。 (2).梵语Preta的译音。或译为“薜荔多”。义为饿鬼。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九:“薜荔,蒲细,来计反,此译言饿鬼也。”《云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饿鬼名也。” 月影(1).映于水中或隐约于云间的月亮影子。亦指月亮。《三辅黄图·池沼》:“ 影蛾池 , 武帝 凿池以翫月,其旁起 望鵠臺 ,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 影蛾池 ,亦曰 眺蟾宫 。”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明 俞鸣玉 诗:“中宵映雪读《离骚》,坐待虚窗月影高。”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2).月光。 北齐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月影半牀黑,虫声幽草移。” 宋 陆游 《霜月》诗:“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桄榔亦作“桄桹”。木名。俗称砂糖椰子、糖树。一种马来亚的羽叶棕榈( Arenga pinnata ),叶大,基部密被纤维,产生一种甜液,制造椰子糖和棕榈酒,其髓生产西谷淀粉 山瓢山野中人所用的瓢。泛指粗陋的盛器或饮器。 唐 韦应物 《寄释子良史酒》诗:“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应泻山瓢里,还寄此瓢来。” 宋 陆游 《秋雨》诗:“书册频开闔,山瓢任浊清。” 明 高启 《秋日端居》诗:“巷辙人已断,山瓢仍屡虚。” 蟹筐见“ 蟹匡 ”。 异方(1).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楚辞·天问》:“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 受醢, 箕子 详狂?” 游国恩 纂义引 周拱辰 曰:“一切直数諫,不避葅醢;一不瞽不聋,託之佯狂。迹似异方,而忠国爱主之心则一也。” (2).指异域;异国。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异方禽兽,象出 南越 ,駞出北极,今皆育于中国,然不如本土之宜也。” 宋 曾巩 《厚卿子中使高丽》诗:“并使时推出众才,异方迎拜六城开。” (3).指他乡;外地。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行酖》:“盖食物初炽,入银器必变黝色,而按臣以法官孑身居异方……每疑下人进酖。” (4).不同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失题诗:“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5).特别的药方。 清 龚自珍 《以奇异金石文字拓本十九种寄秦编修扬州而媵以诗》:“异人延年无异方,能使寸田生异香。” 无不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惯习习惯 惯习难改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