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湖舟即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顾逢 |
释义 | 湖舟即事原文楼阁青山里,阑干几处凭。乐同湖上酒,清在坐中僧。 水影飞双蝶,风声磨一鹰。 夕阳堪入画,金蚓走春冰。 诗词问答问:湖舟即事的作者是谁?答:顾逢 顾逢湖舟即事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楼阁泛指楼房。阁,架空的楼。《后汉书·吕强传》:“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堊,雕刻之饰,不可单言。”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西游记》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 青山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阑干(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在坐见“ 在座 ”。 水影(1).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地面的幻景。远观如水,视地见景,故称。《晋书·苻坚载记下》:“ 长安 有水影,远观若水,视地则见人,至是则止。”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神龙 中, 洛城 若水影,纤微必照,就视则无所见。”《旧唐书·五行志》:“ 洛阳 东七里有水影,侧近树木车马之影,歷歷见水影中。”参见“ 海市蜃楼 ”。 (2).水中倒影。 南朝 梁 何逊 《夕望江桥》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唐 戎昱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诗:“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 宋 张耒 《出长夏门》诗:“岩声答远响,水影弄空翠。” 元 倪瓒 《小桃红》曲:“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 秦淮河 的夜。” 风声传出来的消息 风声很紧 走漏风声 夕阳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入画纳入画中,形容景色的美丽 小山村的一草一木都可入画 春冰春天的冰。因其薄而易裂,多喻指危险的境地或容易消失的事物。《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孔 传:“春冰畏陷。”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念负重於春冰,怀御奔於秋驾。” 唐 李群玉 《杜门》诗:“达生书一卷,名利付春冰。” 宋 陆游 《示二子》诗:“岂不怀荣畏友朋,一生凛凛蹈春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