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蛎黄
腌制的牡蛎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牡蛎南海人以其蠣房砌墙,烧灰粉壁食其肉,谓之蠣黄。清李调元南越笔记蠔生食曰蠔白,醃之曰
- 蛎蛤
牡蛎的别名。神农本草经卷二牡蠣,味咸平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一名蠣蛤,生池泽。
- 蛎鹬
鸟名。喙和足红色,头颈上胸和上背羽毛黑色,下背至尾基以及 * 皆白色,尾羽其余部分黑色。常活动于海滨沙滩上,觅食软体动物甲
- 蛎蚝
即牡蛎。明刘基郁离子九难蜑艇蛮舠,出没风涛止水母,凿蠣蠔,擒化鯤,縶翔鰩。
- 蛎粉墙
用蛎灰粉刷的墙。清姚燮洞仙歌渌西楼后词烟廊三五折,蠣粉墙迴,小竹疏花一帘抱。清蒋敦复露华苔痕用玉田体词愁细碎,蜗涎砌断,
- 蛎房
指簇聚而生的牡蛎。因牡蛎附石而生,连结如房,故称。亦特指牡蛎的壳。宋方勺泊宅编卷二蔡襄守泉州,因故基修石桥十八年桥乃成,
- 蛎奴
寄居在牡蛎蛤仔等壳中的一种小蟹。古人以为其为牡蛎取食,故称。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通称蟹曰蠣奴。自注海物异名记岭南人呼
- 蛎灰
用牡蛎壳烧制成的灰。其功用与石灰相同。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蛎灰凡海滨石山傍水处,咸浪积压,生出蠣房,闽中曰蠔房凡燔蠣灰者,执
- 蛎墙
泛指粉墙。清汪世泰奉题秦淮画舫录已分艷情销欲净,又听釵响蠣墙边。
- 蛎塘
饲养牡蛎白蚬的海塘。我国蛎产,本有石蚝竹蚝二种石蚝附石而生,竹蚝则插竹海边为浮田,亦谓蕹簰,又称蛎塘。参阅清李调元南越笔
- 蛎槎
牡蛎的别名。说文虫部蠇清王筠句读案蠇有两种,本草之牡蠣,吾乡谓之蠣槎,其为物族处而定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