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芰荷香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万俟咏 |
释义 | 芰荷香原文小潇湘。正天影倒碧,波面容光。 水仙朝罢,间列绿盖红幢。 吹风细雨,荡十顷、浥浥清香。 人在水精中央。 霜绡雾縠,襟袂收凉。 款放轻舟闹红里,有晴蜓点水,交颈鸳鸯。 翠阴密处,曾觅相并青房。 晚霞散绮,泛远净、一叶鸣榔。 拟去尽促雕觞。 歌云未断,月上飞梁。 诗词问答问:芰荷香的作者是谁?答:万俟咏 参考注释潇湘(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面容容貌;面貌或外观 面容消瘦 水仙见“ 水仙 ”。 亦作“ 水僊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谓之‘水仙’。” (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絶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琖银臺。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黄而金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水仙》。 吹风(1) 迫使空气通过(或喷出)某些器械(或乐器) 扇风箱用于对炉火吹风 (2) 让风吹;受风 你身体还没有好,不要吹风 (3) 洗发后,用吹风机把热空气吹到头发上,使干而伏贴 (4) 有意识地透露消息 方案 * 前先跟下面吹吹风 细雨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浥浥(1).润湿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脯腊》:“浥浥时,以木棒轻打,令坚实。”《太平广记》卷一一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董吉》:“ 吉 悲喜取看,浥浥如有湿气。开囊视经,尚燥如故。” 元 彭元逊 《子夜歌·和刘尚友韵》:“视春衫篋中半在,浥浥酒痕花露。” (2).形容香气浓郁。 宋 苏轼 《自普照游二庵》诗:“山行尽日不逢人,浥浥野梅香入袂。” 金 元好问 《俳体雪香亭杂咏》之十:“炉香浥浥带轻阴,翠竹高梧水殿深。” 明 汤显祖 《龙潭高阁》诗之一:“崩腾过云影,浥浥片心降。” 清香清淡的香味 则有荷叶之清香。——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水精水晶 柱以水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中央(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统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离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圆柱矗立在市广场中央 (2) 指国家或党派政治权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霜绡白绫。亦指画在白色绫子上的真容。 唐玄宗 《题梅妃画真》诗:“霜綃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宋 柳永 《西施》词之三:“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綃。”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一:“珠璣错落照兰室,龙蛇偃蹇蟠霜綃。” 雾縠(1).薄雾般的轻纱。《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李善 注:“縠,今之轻纱,薄如雾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 郑 女 曼姬 ,被阿緆,揄紵縞,杂纎罗,垂雾縠。” 刘良 注:“雾縠,其细如雾,垂之为裳也。” 前蜀 魏承班 《渔歌子》词:“柳如眉,云似髮,鮫綃雾縠笼香雪。” 清 郑燮 《大中丞尹年伯赠帛》诗:“忽惊雾縠来相赠,便剪春衫好出游。”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三:“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縠’,大概就是这样了。” (2).像轻纱一样的烟云薄雾。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 宋 苏轼 《龙尾石月砚铭》:“萋萋兮雾縠,宛宛兮黑白。” 襟袂(1).衣襟衣袖。 唐 杜牧 《偶题》诗之一:“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南皮 赵氏 子为狐所媚,附於其身,恆在襟袂间与人语。” (2).指连襟,僚婿。 宋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济溪老人遗稿》:“通判 明州 济源 李迎 彦将 撰, 永嘉 周浮沚 先生之壻,与先大夫为襟袂。” 轻舟狭长的,两舷弯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轻质材料(如树皮、兽皮、帆布、轻质木料、轻金属)制成 一叶轻舟 点水轻而快地向水中一蘸 交颈(1).颈与颈相互依摩。多为雌雄动物之间的一种亲昵表示。《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 三国 魏 曹植 《种葛篇》诗:“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其间交颈呢喃的鸟儿就是他和她。” (2).比喻夫妻恩爱;男女亲昵。 唐 王氏妇 《与李章武赠答诗》:“鸳鸯綺,知结几千丝。别后寻交颈,应伤未别时。” 明 袁宏道 《青骢马》诗:“交颈復同心,白石青松在。”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成衣匠》:“一对野鸳鸯终朝交颈,丑不堪言。” (3).错落于颈上。 汉 刘向 《列女传·珠崖二义》:“又因哭泣,泣下交颈。”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延首叹息,雨泣交颈。”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悲其生离,泣下交颈。” 鸳鸯(1) 亚洲一种亮斑冠鸭(Aix galericulata),它与西半球的林鸭关系较近,常被人工饲养。比鸭小,雄的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的上部黄褐色;雌的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 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恩爱夫妻 密处(1).稠密之处。 唐 方干 《杜鹃花》诗:“未问移栽日,先愁落地时,疎中从间叶,密处莫烧枝。” (2).亲密融洽之处。 相并并排;并列。 唐 朱庆馀 《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宋 范成大 《偶题》诗:“蕉心榴萼俱无赖,要与春衫相并红。” 青房(1).指莲房,莲蓬。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青房兮规接,紫的兮圆罗。” 唐 张籍 《采莲曲》:“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明 高启 《采莲泾》诗:“青房多戢子,採得儂心喜。” (2).李的一种。《西京杂记》卷一:“初修 上林苑 ,羣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製为美名,以标奇丽……李十五:紫李,緑李,朱李,黄李,青綺李,青房李……侯李。” (3).泛指李树或李子。 唐 李峤 《李》诗:“叶暗青房晚,花明玉井春。” 宋 晁补之 《次韵李秬梅花》:“惭非 上苑 青房比,误作 唐昌 碎月猜。” 晚霞日落时出现的云霞 散绮展开美丽的绸缎。比喻绚丽的云霞。语本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餘霞散成綺,澄江浄如练。” 元 姚燧 《江梅引·谢王子勉提刑送江梅》词:“暮霞散綺 楚 天外,几片轻飞。”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玩赏》:“春来 云梦 天似水,水边楼阁参差,十二雕阑霞散綺。” 一叶(1).一片叶子。《列子·说符》:“ 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 一叶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前蜀 韦庄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 楚 乡云水本无依。” 宋 苏轼 《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 明 宋濂 《龙眠居士画十八应真相赞》:“未入水时,一叶已渡。” (3).一页。 鸣榔见“ 鸣桹 ”。 雕觞(1).雕刻、彩绘的酒杯。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列芳饌,命雕觴。” (2).借指美酒。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八珍方饌,寒温取适於四时;一献雕觴,宾王交欢於百拜。” 歌云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张先 《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 月上(1).佛教传说 毘摩罗诘 之女,母 无垢 。女生时身上出妙光明胜于月照,因名 月上 。生未几,即大如八岁之女,容姿端正,求婚者不绝,女告之当自选择。期日,会城内士人, 月上女 当众升虚空说偈。大众闻已,各止淫心,头面顶礼于女下。自尔 月上女 诣佛所与 舍利弗 对扬深义,后转女身为男子。又称 月上菩萨 。见《月上女经》。 明 李贽 《题绣佛精舍》诗:“可笑成男 月上女 ,大惊小怪称奇事。” (2).用作女儿的美称。 唐 白居易 《病中看经赠诸道侣》诗:“何烦更请僧为侣, 月上 新归伴病翁。”原注:“时适 谈氏 女子自 太原 初归。 维摩詰 有女名 月上 也。”按, 毘摩罗诘 ,旧译 维摩诘 。 (3).佛教传说 月光童子 之妹。《德护长者经》卷下:“尔时, 月光童子 妹 月上 ,形容端正,闻 月光童子 説偈讚佛,身心欢喜。” 飞梁凌空飞架的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晋水》:“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 明 李梦明 《玄明宫行》:“前矻石柱双蟠龙,飞梁逶迤三彩虹。”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