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水仙操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文同 |
释义 | 水仙操原文嗟哉先生去何所兮,杳不可寻。舍我于此使形影之外兮,唯莽苍之山林。 仰圆峤之峨峨兮,俯大壑之沉沉。 长波澒涌以荡潏兮,群鸟翻翻而悲吟。 寂扰扰之烦虑兮,纳冥冥之至音。 先生将一我之正性兮,何设意之此深。 我已穷神而造妙兮,达真指于素琴。 先生盍还此兮,度明明乎我心。 诗词问答问:水仙操的作者是谁?答:文同 参考注释嗟哉叹词。 汉 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后汉书·耿弇传论》:“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韩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 先生(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何所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不可(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于此(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形影(1) 物体和身影 形影不离 (2) 身体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莽苍形容郊野景色迷茫,也指无际的原野 烟雨莽苍 山林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圆峤传说中的仙山。常指隐士、神仙所居之地。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几路通 圆嶠 ,何山是 沃焦 ?” 唐 陆龟蒙 《四明山诗·石窗》:“山应列圆嶠,宫便接方诸。” 明 袁宗道 《封知县刘公墓志铭》:“不得于武,去而神仙。三变入道, 蓬莱 圆嶠 ,下视簪组,不满一笑。” 峨峨(1) 山体高大陡峭 (2) 态度庄重严肃 大壑(1) 大海 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庄子·天地》 (2) 亦说“巨壑” 沉沉(1) 沉重;必需费力才能举起或移动的 穗子沉沉地垂下来 (2) 低而沉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 柳永《雨霖铃》 沉沉入睡 长波(1) 通常指波长在10-1000米(频率在30-300千赫)的无线电波,用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导航 长波通信 (2) 海洋中延伸很长的翻滚的浪潮 澒涌见“ 澒涌 ”。 亦作“ 澒涌 ”。水势广阔汹涌。 汉 应瑒 《灵河赋》:“汾澒涌而腾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唐 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澒涌同波浪,錚摐过管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江流澒涌。” 荡潏水动荡涌出貌。 明 何景明 《九川行》:“长 江 广 汉 两盪潏,浊 涇 清 渭 中縈廻。” 涌腾起伏。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沙屿相接,洲岛相连,东西荡潏,如满於天。”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二:“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寧?” 宋 苏辙 《舟中听琴》诗:“翻回荡潏有遗韵,琴意忽忽从此生。” 翻翻(1).翻飞;飞翔貌。《楚辞·九章·悲回风》:“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文选·刘桢<赠徐干诗>》:“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 张铣 注:“翻翻,孤飞皃。” 唐 卢纶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积水深源,白鸥翻翻,倒影光素,于潭之间。” (2).飘动貌;翻腾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经歷名山,芝草翻翻。” 唐 温庭筠 《南湖》诗:“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词:“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 赵朴初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曲:“看翻翻巨浪涌红旗,听訇訇众怒吼雄狮。” (3).形容马疾驰。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翻翻走驛马,春尽是归期。” 宋 苏轼 《和王苏州侍太夫人观灯》之二:“翻翻緹骑走香尘,激激飞涛射火轮。” 悲吟(1).哀叹。 汉 张衡 《南都赋》:“寡妇悲吟,鵾鸡哀鸣。”《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2).悲歌。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暨其清激悲吟,杂以怨慕,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唐 白居易 《咏怀》:“长笑 灵均 不知命, 江 篱丛畔苦悲吟。” 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烦虑烦恼忧虑。 唐 皎然 《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气令烦虑散,时与早秋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丁前溪》:“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 孙中山 《建国方略·实业计划》:“ 中国 人为凝滞民族,自古以来,安居于家,仅烦虑近事者。” 冥冥(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至音最美妙的音乐。《淮南子·说林训》:“至乐不笑,至音不叫。”《后汉书·陈元传》:“夫至音不合众听,故 伯牙 絶弦;至寳不同众好,故 卞和 泣血。”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至音将简易同和,广乐与神明合契。” 生将活的将领。《宋书·索虏传》:“虏法,获生将,付其三郎大帅,连锁锁颈后。” 正性(1).自然的禀性;纯正的禀性。《汉书·律历志上》:“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涤)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 三国 魏 孟康 《荐崔林》:“﹝ 崔林 ﹞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 宋 范仲淹 《省试自诚而明谓之性赋》:“存乎诚,而正性既立。” (2).佛教语。离断烦恼谓正性。 元 萨都剌 《灯草》诗:“慧灯莫与羣迷染,正性何愁慾境遮。” 设意立意;命意。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先帝以聦明圣智之资,疾頽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追迹 三代 。今观其设意,本非 汉 唐 之君所能髣髴也。” 宋 陆游 《跋南城吴氏<社仓书楼诗文>后》:“筑书楼,用为子孙讲习之地,其设意深远,流俗殊未易测也。” 明 李东阳 《<会试录>序》:“设意造语,争奇鬪博,惟陈言之务去,而正气或不充。” 穷神(1).穷究事物之神妙。 晋 向秀 《难<养生论>》:“鸟兽以之飞走,生民以之视息, 周 孔 以之穷神, 颜 冉 以之树德。”参见“ 穷神知化 ”。 (2).用尽精神。《周书·皇后传·武帝阿史那皇后》:“伏惟穷神尽智,含弘载物,道洽万邦,仪型四海。”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 秦缓 乃穷神极思,曰:‘夫上医疗未萌之兆,中医攻有兆之者。’” (3).即穷鬼。 清 黄景仁 《春夏两相期·晦日风雨》词:“送穷难送穷相,愿年年伴着穷神无恙。”《白雪遗音·马头调·临潼山》:“ 李老爷 説这是穷神来救难。”参见“ 穷鬼 ”。 造妙谓臻于奇妙之境地。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三士问相》:“ 李弼 仕至朝奉郎宗子博士, 翁楶 至承议郎 台州 通判,相者可谓造妙矣。”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二》:“其论君道、国政、民情、兵略,无不造妙。”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礼记·丧服》:“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晋书·隐逸传·陶潜》:“﹝ 陶潜 ﹞性不能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五:“安识紫霞客,瑶臺鸣素琴。” 明明(1) 显然如此,确实 这话明明是她说的,还用争? (2) 清楚,显然 工业落后的问题,明明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