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奉同原甫槐阴行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韩维 |
释义 | 奉同原甫槐阴行原文天门观阙双凌霞,下有驰道开平沙。高槐左右覆朱梐,绿阴翠气相蒙遮。 朝回亘云下宝骑,游散制电奔香车。 我惭太学官况冷,旦暮出此驱疲騧。 清风吹冷南就局,炎日转景东还家。 昏然百事不知省,空复春叶零秋华。 诗词问答问:奉同原甫槐阴行的作者是谁?答:韩维 参考注释天门(1) 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 (2) 帝王宫殿大门 (3) 指人额头的中间 (4) 人的心(道士用语) 观阙(1).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汉书·王尊传》:“夫人臣而伤害阴阳,死诛之罪也;靖言庸违,放殛之刑也。审如御史章, 尊 乃当伏观闕之诛,放於无人之域,不得苟免。”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 (2).代称宫殿。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日行临观闕,帝锡洽珪璋。”参见“ 两观 ”。 (3).指庙宇。 元 张翥 《壶洲为上清张道士题》诗:“ 锦水 西头观闕青,仙家原不隔沧溟。”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穀,驰道不除,祭事不县。” 孔颖达 疏:“驰道,正道。如今之御路也。是君驰走车马之处,故曰驰道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治驰道。”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驰道,天子道也。道若今之中道然。” 宋 梅尧臣 《和王景彝正月十四夜有感》:“驰道横头起山岳,露臺周匝簇车轮。” 清 宋之绳 《随跸杂记》诗:“絶壁成驰道,坚冰过属车。” 平沙(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张仲素 《塞下曲》:“朔雪飘飘开 雁门 ,平沙歷乱转蓬根。”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 (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清史稿·食货志一》:“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可垦者分三等:曰轻沙,曰平沙,曰重沙。” 左右(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翠气青绿色的云气。《汉书·扬雄传上》:“曳红采之流离兮,颺翠气之宛延。” 颜师古 注:“言宫室旷大,自然有红翠之气。” 宋 王安石 《怀吴显道》诗:“江光凌翠气,洲色乱黄云。” 元 黄溍 《西岘峰》诗:“缘萝度蒙密,翠气湿衣袖。” 相蒙(1).互相欺骗;互相隐瞒。《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唐 杜甫 《岁晏行》:“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2).相关联;相符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小学即韵类也,医学即技类也,二者絶不相蒙,尤不应混列一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神仙·王子龙》:“ 孙 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 游散闲逛 他们到街上游散去了 电奔形容迅速。《淮南子·览冥训》:“日行月动,星燿而玄运,电奔而鬼腾,进退屈伸,不见朕垠。” 香车(1).用香木做的车。泛指华美的车或轿。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轝恒闐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妇女·黄取吾兵部》:“其妾甫及门,则 * 数辈竟拥香车入司马曲房。”《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坐的轿谓之‘香车’。”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破五》:“春日融和,春泥滑澾,香车绣幰,塞巷填衢。” (2).即阿香车。神话中的雷车。《太平御览》卷十三引 晋 干宝 《搜神记》:“ 义兴 人 周永和 出行,因日暮,路旁小屋中有女子留宿。一更后有唤:‘阿香!’女应诺。‘官唤汝推雷车。’女遂辞 周 云:‘有官事须去。’俄而大雷。” 明 谢谠 《四喜记·喜逢甘雨》:“香车声破江门晓,云端一泻天瓢,沛人间盆倾下洨,八荒洗尽燄敲。” (3).指神仙乘的车。 唐 叶法善 《留诗》之一:“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车。”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灵鹊飞秋夕,香车驾暮烟。” 学官(1).学校的房舍。《汉书·循吏传·文翁》:“又修起学官於 成都 市中。” 颜师古 注:“学官,学之官舍也。”《晋书·苻坚载记上》:“ 坚 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 (2).指学校。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皇帝建学官,亲近忠良,欲以絶怪恶之端。”《汉书·吾丘寿王传》:“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官。”《后汉书·鲁丕传》:“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 (3).指古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 汉 代开始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 西晋 开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 宋 以后的提学、学政和教授、学正、教谕等。又称教官。《史记·儒林列传》:“ 公孙弘 为学官,悼道之鬱滞。” 唐 张籍 《书怀寄元郎中》诗:“重作学官閒尽日,一离江坞病多年。” 宋 秦观 《送张和叔兼简黄鲁直》诗:“学官冷如水,齏盐度朝曛。”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其学官如父兄,其学生皆如子弟。” 旦暮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 吾攻赵,旦暮且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清风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炎日炎热的太阳 还家(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昏然迷糊不清。《列子·黄帝》:“昏然五情爽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神思昏然,不觉成寐。”《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当有预备》:“以故国家之屈辱失败,纷至沓来,而举国昏然,方且以研究外交者为荒傖而狂怪。” 百事各种事务;事事。《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孔 传:“ 舜 举八凯,使揆度百事,百事时叙,无废事业。”《史记·淮阴侯列传》:“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吕公忌 曰:‘九日天明时,以片餻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茅盾 《子夜》十七:“我就是百事无味,心神不安!” 知省知所省察或省悟。《汉书·五行志上》:“ 定公 二年五月,两观灾…… 定公 不知省。” 宋 韩维 《奉同原甫槐阴行》诗:“昏然百事不知省,空復春叶,零秋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朱公遣婢帖》:“好言教导,不甚知省。” 秋华(1).秋花。 汉 张衡 《思玄赋》:“纗幽兰之秋华兮,又缀之以江离。” 三国 魏 曹植 《离友》诗:“临渌水兮登重基,折秋华兮採灵芝。” 晋 陆机 《叹逝赋》:“感秋华之衰木,瘁零露於丰草。” 清 程智 《秋华》诗:“菀彼丛桂,秋华鬱鬱。” (2).指菊花。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尔雅二》:“秋华者,菊之异名。”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