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上巳日作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上巳日作原文浴沂每慕吾与点,展帖不殊亭是兰。 烟缕露珠迟薄暖,杏腮桃靥羞轻寒。 短长诗稿閒中检,来往年华静里观。 漫道淑清孤胜约,几多游兴待春阑。 诗词问答问:上巳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 参考注释浴沂语出《论语·先进》:“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 沂水 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 宋 林逋 《溪上春日》诗:“独有浴 沂 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元 马祖常 《寄舒真人》诗:“伊我逢休澣,从兹咏浴 沂 。” 明 李东阳 《卜树村新庄约方石先生不至》诗:“浴 沂 真乐许同寻,过眼春光次第深。” 与点《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嘆曰:‘吾与 点 ( 曾点 )也!’”谓 孔子 赞赏 曾点 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宋 王禹偁 《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如椽笔下,潜施与点之恩。遂令清切之资,光被孤贫之士。” 不殊(1).没有区别;一样。 汉 扬雄 《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谓身首尚未分离。指 * 未死。《汉书·淮南王传》:“太子自刑,不殊。” 颜师古 注:“殊,絶也,虽自刑杀,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杨贞妇》:“ 静安 守节不嫁,权贵争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刘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灯默坐,驱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转於牀榻间,七日乃死。” (3).未绝。《新唐书·吴兢传》:“皇运不殊如带。” 烟缕亦作“烟缕”。1.袅袅上升的细长烟气。 五代 王周 《道院》诗:“谁知是官府,烟缕满炉沉。”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 阿兴 又狠狠地吸起烟来,默默地望着烟缕沉思起来。” (2).指柳条。 南唐 李中 《途中柳》诗:“无人折烟缕,落日拂溪桥。”参见“ 烟柳 ”。 露珠泛指露水在冷的物体表面上凝结的水珠 杏腮(1).指杏花。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杏腮轻粉日催红,池面緑罗风卷皱。” (2).形容女子白里透红的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杏腮浅澹羞匀,緑鬢瓏璁斜軃。” 轻寒微寒。 南朝 梁简文帝 《与萧临川书》:“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 明 刘基 《春晓》诗:“踈雨随风过,轻寒薄暮归。” 胡怀琛 《春日寄家兄闽中》诗:“薄酒成孤坐,轻寒悵远离。” 短长(1) 缺点和长处 (2) 事情的是非和人的好坏 (3) 意料不到的变故 (4) 物品的短与长 (5) 人的个子的矮或高 诗稿亦作“ 诗藳 ”。1.诗的稿子;诗作。 唐 姚合 《送喻凫校书归毘陵》诗:“主人庭叶黑,诗稿更谁书。” 宋 苏轼 《与赵德麟书》之五:“三日臂痛,今日幸减,録旧诗一篇奉呈。闻公亦欲借示诗稿,幸付去人。”一本作“ 诗藳 ”。 元 王恽 《为王朝显赠梁邦杰兼简郝劝农》诗:“诗藳不须询几束,溪声山色揔关情。” 丁玲 《与日本朋友叙旧》:“可惜的是诗稿现在哪里呢?” (2).诗集的专称。如 宋 陆游 《剑南诗稿》; 清 魏源 《清夜斋诗稿》。 来往(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漫道莫说,不要讲。 唐 王昌龄 《送裴图南》诗:“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宋 陆游 《步至湖上寓小舟还舍》诗之五:“漫道贫非病,谁知懒是真。” 毛 * 《忆秦娥·娄山关》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淑清(1).清白;纯净。《楚辞·严忌<哀时命>》:“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 王逸 注:“言己自念形体洁白,表里如素,心中皎洁,内有善性清明之质也。” (2).明朗。《淮南子·本经训》:“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烟云萧索而 * ,日月淑清而启旦。” (3).指政治清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今海内乐业,朝廷淑清。” 孤胜独胜。 宋 杨万里 《小憩二龙争珠》诗:“颇欲问故老,双争谁孤胜。” 几多询问数量;多少 布几多长? 游兴游览的兴致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