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满庭芳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长筌子 |
释义 | 满庭芳原文决烈宫修真,殷宫勤办道,宫万缘识破皆空。太虚鼎内,默默养和冲。 一颗灵珠灿烂,光辉似、月射千峰。 长春景,五宫上,芝草吐香风。 这些微妙理,有缘端的,千里相逢。 纤尘不染,清净是真功。 日用头头不昧,超生灭、法界难笼。 还能此,逍遥自在,处处是仙宫。 诗词问答问:满庭芳的作者是谁?答:长筌子 参考注释决烈亦作“决烈”。刚烈;坚毅。《隋书·地理志下》:“其人率多劲悍决烈。” 唐 高适 《奉和鹘赋》:“翻决烈以电掣,皆披靡而星分。”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大丈夫具决烈志气,慷慨英灵。”《再生缘》第十回:“妹妹果然心决烈, 孟嘉龄 ,与他做个对头人。” 寅半生 《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 迦因 ﹞厥后与爵夫人客邸倾谈,在 蟠溪子 译本,则何等慷慨,何等决烈!” 修真道教谓学道修行为修真。 唐玄宗 《送道士薛季昌还山》诗:“洞府修真客, 衡阳 念旧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画人物必分贵贱气貌、朝代衣冠。释门有善功方便之颜,道像具修真度世之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其次者修真炼性,吐故纳新,筑坎离以延年,煮铅汞以济物。” 办道修道,学道。《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今既已看破,便可离尘办道。”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二折:“学通文武,习就大才;不肯进取功名,脩行办道,侍养老身。”《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面奏我王,臣誓不回,只在山中修行办道。” 万缘指一切因缘。 唐 白居易 《端居咏怀》:“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宋 苏轼 《安国寺浴》诗:“心困万缘空,身安一牀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凡学仙者,必游方之外,使万缘断絶,一意精修。”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我现在是万缘俱寂,一心另有归向了。” 识破看穿;看破 识破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太虚(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默默不说话、不出声的样子 和冲(1).谦和淡泊。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五》:“﹝ 子由 亦云﹞我兄和冲,塞刚立柔。” 明 刘基 《招隐诗》:“冥冥絶思虑,默默全和冲。” (2).古指天地气合以生万物的和气。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胡为旱魃还肆虐,坐令毒沴伤和冲。”参见“ 和气 ”。 灵珠(1).即灵蛇珠。《文选·陆倕<新漏刻铭>》:“ 陆机 之赋,虚握灵珠; 孙绰 之铭,空擅崑玉。” 李周翰 注:“灵珠、崑玉,喻文章美也。”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心同匪石,达人千载之交;手握灵珠,文士一都之会。” 王闿运 《巡抚吴尚书六寿颂》:“家握 荆 珍,人褱灵珠, 吴会 之文,云涌泉浡。”参见“ 灵蛇珠 ”。 (2).美珠。 唐 莫宣卿 《赋得水怀珠》:“长川含媚色,波底孕灵珠。” (3).指制造凹凸透镜的球面玻璃体。 梁启超 《格致之学学说沿革小史·近古格致学史》:“ 卡利列 之千里镜,以凸面‘灵珠’与凹面‘灵珠’相合而成,彼乃改用两凸面灵珠,以便于观测。”按,凸面灵珠即为会聚透镜,凹面灵珠即为发散透镜。 灿烂光彩鲜明夺目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色彩灿烂 光辉灿烂 光辉光明,灿烂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土地》 春景春光;春天的光景 诱人的春景 芝草灵芝。菌属。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 晋 左思 《魏都赋》:“德连木理,仁挺芝草。”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凤皇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 清 吴伟业 《西田诗》之四:“愿以求长生,芝草堪采食。” 香风(1).带有香气的风。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杨师道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 刘半农 《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些微极少量,一点儿 因取我是个些微有知识的,方给我这帖子。——《红楼梦》 妙理精微的道理。 三国 魏 曹植 《汉二祖优劣论》:“通黄中之妙理,韜亚圣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访蒲庵和尚》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 有缘有缘分,有机缘 有缘千里来相会 端的(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相逢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纤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清净(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用头犹用途。《水浒传》第九四回:“你有恁般高术,要这钱也没用头。”《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这天晚上, 鲁总爷 又有甚么用头,开开箱子拿洋钱。” 不昧(1).不忘。《逸周书·王会》:“佩之令之不昧。” 孔晁 注:“不昧,不忘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慼。”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尚其不昧,服此茂恩。” (2).不晦暗,明亮。《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3).不损坏;不湮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玄阴凝,不昧其洁。” 唐 杜甫 《迴棹》诗:“吾家碑不昧, 王氏 井依然。”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感谢上帝,在我最初一灵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灵永久的皈依和寄托。” 超生(1) 佛教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 (2) 开脱 笔下超生 (3) 宽容 法界佛教语。梵语意译。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华严经·十通品》:“入於真法界,实亦无所入。” 宋 范成大 《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一念故应周法界,万神元不隔明庭。”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夫此圆成实自性云者,或称真如,或称法界,或称涅槃。” 逍遥自在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除却五欲,疮疣解脱,逍遥自在。——宋· 道原《景德传灯录》 处处(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仙宫妖精们居住的地下堡或宫殿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