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觉华岩归中岩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流谦 |
释义 | 送觉华岩归中岩原文世路翻巨浪,是身如孤舟。黑风半夜来,掀簸卒未休。 谁能汹涌间,轻飞逐浮鸥。 稽首大导师,觉海名善泅。 请下一转语,为度历劫忧。 师笑了无言,此问难尔酬。 未可楫迎汝,子归当内求。 坚忍作难缆,巨防截横流。 中有不动者,东西听漂浮。 师今念故山,翩然去难留。 相送城东隅,黄叶堆别愁。 归来闭阁坐,念念期自修。 精进傥不懈,针芥或有投。 西风白莲开,束包随胜游。 诗词问答问:送觉华岩归中岩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参考注释世路指人世的经历 世路风波 孤舟孤独的船。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眇眇孤舟游,緜緜归思紆。” 宋 陆游 《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明 高启 《出郭舟行避雨树下》诗:“一片春云雨满川,渔簑欲借苦多缘。多情水庙门前柳,庶我孤舟半日眠。” 黑风(1).暴风;狂风。《魏书·元叉传》:“ 元叉 本名 夜叉 ,弟 罗 实名 罗刹 ,夜叉、罗刹,此鬼食人,非遇黑风,事同飘堕。” 唐 杜牧 《大雨行》:“东垠黑风驾海水,海水卷上天中央。”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迨余等将睡,忽而黑风暴雨遽作。” (2).妖风;歪风。 柳青 《狠透铁》:“一股黑风笼罩了小小的 水渠村 ,从一九四九年解放起一直奔波到高级合作化的 * 员,在村里没威信了。” 刘亚舟 《幸运儿》第三部十二:“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黑风,飞沙走石地刮起来。” (3).谣言。 华山 《远航集·头顶露青天》:“黑风三天松,两天紧,苦主们好不着急。” 夜来(1) 〈方〉∶昨天 (2) 夜里 掀簸(1).颠簸;翻腾。 唐 韩愈 《泷吏》诗:“颶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 元 段成己 《陈子正容安堂》诗:“行止非所能,造物听掀簸。” 明 李东阳 《湘江送别》诗序:“风涛掀簸,恒出於所不测。”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序:“风雨大作,扁舟掀簸。” 闻一多 《深夜底泪》诗:“生波停了掀簸,深夜啊--沉默的寒潭,澈虚的古镜。” (2).谓此起彼落地喧闹。 宋 苏辙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诗:“歌吟杂嘲謔,笑语争掀簸。” 汹涌水势翻腾上涌 海中波涛汹涌,小船儿上下颠簸 轻飞指善飞的禽鸟。《文选·扬雄<羽猎赋>》:“蹶松柏,掌蒺藜,猎蒙蘢,轔轻飞。” 李周翰 注:“轻飞,谓禽之善飞也。” 南朝 宋 何承天 《君马篇》:“骏足躡流景,高步追轻飞。”《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空城雀题解》:“《乐府解题》曰: 鲍照 《空城雀》云:‘雀乳四鷇,空城之阿。’言轻飞近集,茹腹辛伤,免网罗而已。” 浮鸥鸥鸟。常比喻飘忽不定。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茶客娶兴》:“怨寥寥粉消红瘦,虚飘飘如逐浪浮鸥。” 宁调元 《秋兴用草堂韵》:“世味早知成腐鼠,人情何况逐浮鸥。” 稽首(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大导师指佛菩萨。谓其能以无边法力导引众生超脱生死。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夙从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赵殿成 笺注:“《法华经》:‘诸比丘、 如来 亦復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华严经》:‘一切菩萨为大导师,引诸众生,入佛法门。’” 觉海指佛教。佛以觉悟为宗;海,喻其教义深广。 南朝 梁 僧祐 《<弘明集>后序》:“况乃佛尊於天,法妙於圣,化出域中,理絶繫表, 肩吾 犹惊怖於河汉,俗士安得不疑骇於觉海哉!” 唐 杨炯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 宋 秦观 《圆通院白衣阁》诗:“无边刹境一毫端,同住澄清觉海间。” 一转语(1).佛家禅宗参禅时以一语转机锋,称“一转语”。《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淮海禅师》:“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 宋 苏轼 《尘外亭》诗:“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 宋 陆游 《赠应秀才》诗:“我得 茶山 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 茶山 , 曾几 别号。 (2).指用一句话启发,使人恍然大悟。 胡适 《尝试集·尝试篇》:“尝试成功自古无, 放翁 此语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历劫佛教语。谓宇宙在时间上一成一毁叫“劫”。经历宇宙的成毁为“歷劫”。后统谓经历各种灾难。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歷劫多幸,夙世善缘。” 金 刘迎 《连日雪恶用聚星堂雪诗韵》:“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歷劫徒能説。”《红楼梦》第一二○回:“岂知 宝玉 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序》:“歷劫之下,度尽诸苦厄。”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歷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 了无全无;毫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 清 袁枚 《新齐谐·山阴风灾》:“二十四日晨起,天气清和,了无变态。” 问难反复辩难 质疑问难 未可不可 坚忍(1).犹坚固。《国语·晋语一》:“使之出征,先以观之,故告之以离心,而示之以坚忍之权,则必恶其心而害其身矣。” (2).坚毅,有韧性。《史记·张丞相列传》:“御史大夫 周昌 ,其人坚忍质直。” 宋 苏辙 《七代论》:“英雄之士常因其隙而出於其间,坚忍而不变,是以天下之势遂成而不可解。” (3).谓能忍耐。 郭沫若 《血的幻影》:“象这样猪狗不如的生涯也能够泰然,我实在也佩服我们同胞的坚忍。” 作难作乱;闹事 巨防(1).大堤。《吕氏春秋·慎小》:“巨防容螻,而漂邑 * ;突洩一熛,而焚宫烧积。” 高诱 注:“巨,大;防,隄也。” 唐 皮日休 《河桥赋》:“乃絙乃杠,乃舆乃梁,功既夺於利涉,力可侔於巨防。”《宋史·食货志上一》:“卿聿修稼政,巨防屹然,有怀勤止,深用嘆嘉。” (2).深谷陡堑旁的崖岸。本指 战国 时 齐 地 防门 。《韩非子·初见秦》:“ 齐 之清 济 、浊 河 ,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陈奇猷 集解引 王先谦 曰:“《水经注·济水》:‘ 平阴 城南有长城,东至海,西至 济 ;河道所由,名 防门 ,去 平阴 三里。 齐侯 堑 防门 即此也。其水引 济 ,故瀆尚存。’……巨防,即 防门 。” 晋 左思 《蜀都赋》:“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岨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 (3).引申为巨大的屏障。 唐 阎随侯 《西岳望幸赋》:“倬彼灵岳,杰出 秦 畿,豁为巨防,壮哉皇威。” 前蜀 韦庄 《天井关》诗:“斸开嵐翠为高垒,截断云霞作巨防。”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中堂事记纪行录》:“﹝ 居庸关 ﹞控扼南北,实为古今巨防。” 横流(1).形容涕泪交流。《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惻。” 王逸 注:“内自悲伤,涕泣横流。” 晋 潘岳 《寡妇赋》:“哀鬱结兮交集,泪横流兮滂沱。” 徐迟 《牡丹》:“ 老牡丹花 和 小牡丹花 的重逢极为动人。不仅师徒两人涕泪横流,就是他们旁边的人也噙着泪珠。” (2).充盈,遍布。《文选·司马迁<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 李善 注:“横流,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效,自分削黜,以彰众诫。不意天恩滂霈,润泽横流,猥蒙加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訞学已为今日患,后三十年横流,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1).大水不循道而泛滥。《孟子·滕文公上》:“当 尧 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洪水横流,帝思俾乂。” 宋 苏轼 《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但遇 淮水 涨溢, 潁河 下口壅遏不行,则皆横流为害。” 清 曾灿 《舟次》诗:“一叶信如此,横流何处安。” (2).比喻动乱,灾祸。《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李善 注引 谢灵运 《山居赋》自注:“余祖车骑,建大功, 淮 肥 左右,得免横流之祸。” 唐 王维 《谢除太子中允表》:“孝德动天,圣功冠古。復宗社於坠地,救涂炭於横流。”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甫一再传,天下横流,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 闻一多 《给梁实秋》:“因为我们若要抵抗横流,非同别人协力不可。” (3).放纵恣肆。 宋 朱熹 《答林择之》:“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今而思之,怛然震悚。” 中有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东西(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漂浮不踏实 工作漂浮 故山旧山。喻家乡。 汉 应瑒 《别诗》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鶯声似故山。”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追惟献岁发春间,和我新诗忆故山。” 凌景坚 《寄十眉》诗:“应被故山猿鹤笑,我偏无计渡 汾 南。” 翩然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 翩然起舞 东隅(1).东角;东方。《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明 茅溱 《双调夜行船序·宴蓟镇宛在亭四景》套曲:“边境无虞,喜青阳布暖,斗指东隅。” (2).古代指中原地区以东的小国。《逸周书·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监。东隅之侯,咸受赐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东隅自 殷 以东,旅謁各使,陈其政事者也。”《隋书·许善心传》:“ 李虔 僻处西土, 陆机 少长东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韵文集自叙》:“余生残 清 之季,逃窜东隅。” (4).亦作“ 东嵎 ”。因日出东隅,故以“东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后汉书·冯异传》:“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 陆云 《答兄平原书》:“昔我往矣,辰在东嵎;今我于兹,日薄桑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东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愤悱。” 黄叶(1).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南朝 梁 丘迟 《赠何郎》诗:“檐际落黄叶,堦前网緑苔。” 唐 李白 《秋思》诗:“ 燕支 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黄叶当头乱打人,门前繫着青驄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崔孝廉》:“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 (2).佛教语。以杨树黄叶为金,比喻天上乐果,能止人间众恶。 前蜀 贯休 《题惠琮律师院》诗:“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餘。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别愁离别的悲愁。 唐 崔颢 《赠卢八象》诗:“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 唐 杜牧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诗:“ 楚 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宋 严仁 《鹧鸪天》词:“行尽春山春事空,别愁离恨满 江 东。” 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念念(1).一个心念接一个心念;每一个心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西游记》第二七回:“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2).引申为一心一意。 吴樾 《< * 时代>自序》:“予于是念念欲杀尽此辈。” (3).佛教语。谓极短的时间,犹言刹那。《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何有一识常恒不变。”《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此身念念浮云改,寄语长 淮 今好在。” (4).读一读。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四章:“ 老杨 谦虚说:‘我念念可以,讲解可不行呵。’” 自修(1) 自习 (2) 自学 自修法语 (3) 自我修养 精进在某方面一心进取 努力精进 不懈(1) 不倦的或不知疲倦的 不懈的努力 (2) 不间断的 坚持不懈 (3) 速度、精力或步调不减弱的或不松懈的 正在进行一场紧张不懈的斗争 针芥细针和小草,指极细小的事物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聊斋志异·促织》 西风(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白莲(1).白色的莲花。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白鹿》:“ 嘉靖 十二年, 河南 巡抚 吴山 献白鹿,为大臣諂媚之始……此后则 万历 甲戌,白莲、白燕见於翰林院, 江陵 张居正 大喜,进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六月·时品》:“河藕亦种二:御河者为果藕,外河者多菜藕。总以白莲为上,不但果菜皆宜,晒粉尤为佳品也。” (2).指白色的莲花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 韦承貽 咸光 中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隅曰:‘……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昇平雅颂声。’” 胜游(1).快意的游览。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 金 元好问 《探花词》:“美酒清歌结胜游,红衣先为渚莲愁。” 明 杨慎 《自香松堡至金龙哨》诗:“云隈月渚两风流,并马探春亦胜游。” 阿英 《盐乡杂信》十一:“觉得今日的胜游,其结果,不过是增加来日的悲痛而已。” (2).指胜游之地。 唐 韩愈 《秋字》诗:“莫以 宜春 远,江山多胜游。”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 徽宗 艮岳 为胜游六七,曰 跃龙涧 、 漾春坡 、 桃花闸 、 雁池 、 迷真洞 ,其餘胜跡不可殫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