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咏和阗玉雷纹豆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咏和阗玉雷纹豆原文商家以玉豆,周代有雷纹。 用琢和阗质,如歌小雅文。 五三养老度,黍稷荐神芬。 于事不师古,曾闻匪说闻。 诗词问答问:咏和阗玉雷纹豆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 参考注释商家即指私人商业者 玉豆玉饰的礼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礼记·明堂位》:“荐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琖。” 孔颖达 疏:“以玉饰豆,故曰玉豆。”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琼籩玉豆,中堂奉先圣之仪;石磬金鐘,南面习诸侯之礼。” 雷纹亦作“ 雷文 ”。如雷电之形的花纹。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辩古器则有所谓款识……其製作则有云纹、雷纹、山纹、轻重雷纹、垂花雷纹。”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定死知生,指迷归正,皆神应。蓍插方缾,香爇雷文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五节:“ 殷 墟出土的司(祠)母戊鼎……鼎身以雷纹为地,上有龙纹盘绕,四角为饕餮纹。” 小雅《诗经》组成部分之一。七十四篇。大抵产生于 西周 后期和 东周 初期。这时王政衰微,政治黑暗,诸多矛盾日益尖锐。故其中诗篇较多的是指斥朝政缺失,反映社会动乱,表现 周室 与西北 戎 狄 部族以及东方诸侯各国之间的矛盾;也有少数是统治阶级宴会的乐歌。雅分小、大,主要有三说:有的认为以政事分,如《〈诗〉大序》;有的认为以道德分,如 司马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有的认为以乐曲分,如 朱熹 《诗·小雅集传》。前人争论不决,莫衷一是。 五三(1). 五帝 三王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风可观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五, 五帝 也;三, 三王 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遐邇五三,孰知其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五三远矣,其传政无几,然犹有可考者,莫尚於《诗》《书》。” (2).五星三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问五三之位, 周 应也;龙虎之会, 晋 祥也。” 黄省曾 注:“五三,五星三辰。” (3).约计数目之词。犹言三五。《魏书·邢峦传》:“彼土民望, 严 、 蒲 、 何 、 杨 ,非唯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有豪右,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 唐 吕岩 《绝句》之十一:“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敦煌曲子词·剑器词》:“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心手五三箇,万人谁敢当。” 养老(1) 奉养老人 养老送终 (2) 上年纪后闲居休息 黍稷(1).黍和稷。为古代主要农作物。亦泛指五谷。《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珍黍稷之收,而不觉秀之者丰壤也。” (2).《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后因以“黍稷”为感叹古今兴亡之典。 宋 韩琦 《寄题广信君四望亭》诗:“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 王闿运 《上征赋》:“访故 宋 之殿闕兮,宜黍稷之离离。”参见“ 黍离麦秀 ”。 事不师古谓作事而不遵守古训。《书·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説攸闻。” 孔 传:“事不法古训,而以得长世,非説所闻。”《隋书·百官志上》:“ 秦始皇 废先王之典……事不师古,始罢封侯之制,立郡县之官。”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