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青玉簟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青玉簟原文赠君青玉簟,荐君玳瑁床。 珠帘绕四围,布设庭中央。 去去夏云半,满眼秋水光。 晚雨涤暑清,肌肤生微凉。 夜静人未眠,扑牖花气香。 閒身藉琅玕,旷逸怀潇湘。 诗词问答问:青玉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阳韵 出处: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十八 参考注释赠君犹赠公。 清 钮琇 《觚賸·自怡编序》:“先赠君 芥葊公 ,春秋六十有八,性喜读书。” 青玉(1).碧玉。《吕氏春秋·孟春》:“﹝天子﹞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柱何用於黄金,案寧劳於青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青玉》:“按《格古论》云:‘古玉以青玉为上,其色淡青,而带黄色。’” (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后因以“青玉”为敬称他人遗体的套语。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诗:“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3).喻青翠的植物。指绿竹。 唐 杨巨源 逸句:“一院緑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宋 梅尧臣 《景纯以侍儿病期与原甫月园为饮》诗:“腮肥顶瘦裁青玉,钻凿商声五音足。” 元 杨维桢 《小游仙》词:“青玉参差嶰管裁,琯中吹得凤凰来。” (4).喻青翠的植物。指翠柏。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緑云低。” (5).喻青翠的植物。指碧荷。 唐 元稹 《高荷》诗:“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6).喻竹席。 唐 曹松 《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 玳瑁(1) 热带和 * 带海洋里的一种食肉性海龟,壳长很少超过二尺,具黄色斑纹的褐色大型角质板呈覆瓦状排列,是贸易上的优良龟甲 玳瑁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 (2) 从玳瑁龟壳上取得的玳瑁片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珠帘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散入珠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四围四周;周围 在房子四围遍植花草 布设分散设置;布置 布设地雷 布设声纳 布设圈套 中央(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统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离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圆柱矗立在市广场中央 (2) 指国家或党派政治权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去去越去越远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宋· 柳永《雨霖铃》词 云半犹天半。半空中。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刹侵云半,红旌倚日边。” 满眼(1).充满视野。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寻念平昔,触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清 张养重 《汀州道中》诗:“可怜满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两个从来没有去过 上海 ,一下了北火车站,满眼尽是高楼大厦,几乎遮去了半个天。” (2).犹言一心一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题奏此事,则 梁山泊 十万之众,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纪,自从没了你爷,便满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来,老身靠谁?” (3).充满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坐在左边一张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满眼红丝,像个猴子,望着 侍萍 打着噎。”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肌肤(1) 肌肉皮肤 (2) 比喻男女之间亲密的关系 花气花的香气。 唐 贾至 《对酒曲》之一:“曲水浮花气,流风散舞衣。” 宋 王安石 《见远亭》诗:“圃畦花气合,田径烧痕斑。” 清 唐孙华 《同年王拙园太史招陪同里诸公饮大定庵花下》诗:“四面屋围花气聚,一庭阴合酒樽凉。” 琅玕(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逸怀高雅飘逸的情怀。 南唐 伍乔 《僻居谢何明府见访》诗:“公退琴堂动逸怀,閒披烟靄访微才。” 潇湘(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