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三月三十日程氏馆饯杜十四归京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元稹 |
释义 | 原文江春今日尽,程馆祖筵开。我正南冠絷,君寻北路回。 谋身诚太拙,从宦苦无媒。 处困方明命,遭时不在才。 逾年长倚玉,连夜共衔杯。 涸溜沾濡沫,余光照死灰。 行看鸿欲翥,敢惮酒相催。 拍逐飞觥绝,香随舞袖来。 消梨抛五遍,娑葛三台。 已许尊前倒,临风泪莫颓。 诗词问答问:《三月三十日程氏馆饯杜十四归京》的作者是谁?答:元稹 全唐诗:卷423-15 参考注释今日(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祖筵(1).送行的酒席。 唐 孟郊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诗:“却忆 江南 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 随州 刺史 刘长卿 左迁 睦州 司马,祖筵之内,吹之为曲。”《旧唐书·李鄘传》:“徵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鄘 出入显重,素不以公辅自许,年侵势过,颇安外镇,登祖筵,闻乐而泣下。” 清 汪琬 《送杨职方使安南》诗:“故交悉冠盖,折柳登祖筵。” (2).祭奠时的酒宴。 宋 黄庭坚 《祭周晋叔文》:“问君何之,君不能语,祖筵一觴,其泪如雨。” 南冠(1) 俘虏的代称 晋侯观于军府,见 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左传·成公九年》。 杜预注:“南冠,楚冠也。” (2) 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北路(1).北方之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眷北路以兴思,看东山而怡目。” (2).泛指北方地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炒了几个鷄蛋,烙了几张饼,大家围着糊里糊涂吃了,就算一顿。这是北路风光如此。” (3).特指 新疆 北部地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北路屯田二十三万八千六百餘亩,南路四万九千四百餘亩。” 谋身为自身打算。 唐 卢纶 《春日书情赠别司空曙》诗:“壮志随年尽,谋身意未安。”《金史·邓俨传》:“平章政事 完颜守贞 曰:‘ 儼 有才力,第以谋身为心。’” 景耀月 《送邵质侯归国和留别原韵》:“叔世谋身拙,迷阳悟道穷。” 从宦(1).犹言做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伟长 从宦於 青 土。” 唐 武元衡 《兵行褒斜谷作》诗:“矢槖弧室岂领军,儋爵食禄由从宦。”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士大夫捐亲戚,弃坟墓,以从宦於四方者,宣力之餘,亦欲取乐,此人之至情也。” (2).指家属跟随在任内。 清 曾国藩 《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吾妻从宦五年,既殁而敛,求衵衣,无一完者,吾之贫可知也。” 无媒(1).没有婚姻介绍人。《礼记·坊记》:“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战国策·齐策六》:“ 太史敫 曰:‘女无媒而嫁者,非吾种也,污吾世矣。’”《孔子家语·致思》:“士不中间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 (2).没有引荐的人。比喻进身无路。 唐 杜牧 《送隐者一绝》:“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前蜀 韦庄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千蹄万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 清 钱谦益 《北客》诗:“秋草萧萧锄不得,无媒径路任君猜。” 处困生活在困境或困苦之中。 唐 李绅 《肥河维舟阻冻祗待敕命》诗:“食蘖苦心甘处困,饮冰持操敢辞寒。” 唐 许浑 《送林处士》诗:“处困道难固,乘时恩易酬。” 宋 邵雍 《首尾吟》:“ 尧夫 非是爱吟诗,诗是 尧夫 处困时。” 明命(1).圣明的命令。《礼记·大学》:“《太甲》:‘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明史·怀献太子见济传》:“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 明 宋濂 《代祀高丽国山川记》:“皇帝受天明命,丕承正统。” (2).特指帝王的命令,诏旨。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臣适执笔隶太史,奉明命,其可以辞!” 宋 曾巩 《知制诰授中司制》:“典掌明命,总持宪纲,非博学有文,强毅忠篤,曷可以兼斯任哉!” (3).犹尊名。恭敬地命名。《礼记·祭义》:“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郑玄 注:“明命,犹尊名也,尊极於鬼神,不可復加也。” 孔颖达 疏:“明犹尊也;命犹名也。” (4).谓成其教命。《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马瑞辰 通释:“《尔雅·释詁》:‘明,成也。’明命犹言成命,谓成其教命使布之也。” 遭时(1).谓遇到好时势。《庄子·徐无鬼》:“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成玄英 疏:“以前诸士遭遇时命,情随事迁,故不能无为也。”《周书·薛憕传》:“此年少极慷慨,但不遭时耳。”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顾都御史声望》:“虽公遭时得君之盛,要亦有慴服弹压之实焉。”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遭时固不易,推心尤独难。” (2).指所遭遇的时势。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既克反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 江 濆。” 不在(1) 指不位于或处于某处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机房上班上 (2) 婉称人去世了 长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逾年亦作“踰年”。1.谓时间超过一年。《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踰年称公。” 汉 班固 《 * 通·爵》:“不旷年无君,故逾年乃即位。”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夫人 滎阳 郑氏 ……有贤行,侍君疾,逾年不下堂。” 宋 苏舜钦 《答李锐书》:“但一诣门奉谢,又不相见,迄今将逾年矣。” (2).一年以后;第二年。《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齐琼》:“逾年牝死,犬加勤効。”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朱昂 ﹞敭歷清贵三十年,晚以工部侍郎恳求归 江陵 ,逾年方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许公言》:“未数月, 子冲 一夕无疾而亡,踰年, 金 入寇。”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 袁 逾年升 直 臬,仍治军事。” (3).经历年岁。 章炳麟 《訄书·原人》:“ 意大利 初併於 日耳曼 ,逾年百五十,而 米兰 与 伦巴多 人始立民主,斯其为殊类也。” 倚玉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明帝 使后弟 毛曾 与 夏侯玄 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案此言二人品貌极不相称。后以“倚玉”谓高攀或亲附贤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唐 黄滔 《元薛推先辈启》:“虽惭陋质,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诚而倚玉。” 明 李贽 《雨后访段严庵禅室兼怀焦弱侯旧友》诗之二:“兴来聊倚玉,老去欲抽簪。” 连夜当晚那一夜 连夜动身 衔杯亦作“ 衔盃 ”。亦作“ 衔桮 ”。口含酒杯。多指饮酒。 晋 刘伶 《酒德颂》:“捧甖承槽,衔杯漱醪。” 唐 李白 《广陵赠别》诗:“繫马垂杨下,衔盃大道间。” 唐 司空图 《重阳阻雨》诗:“重阳阻雨独衔桮,移得家山菊未开。” 明 徐渭 《仲兄墓志铭》:“素忘分,日与兄衔杯。” 郁达夫 《晨发名古屋》诗之二:“一曲《阳关》人隔世,衔杯无语看山明。” 见“ 衔杯 ”。 亦作“ 啣盃 ”。衔杯。谓饮酒。 清 曹寅 《送亮生南还兼寄些山先生》诗:“风廊微照两啣杯,能待城闉簇骑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漉沙者步水中如鷺,亭上人啣盃望之,彼则自顾其业耳。” 见“ 啣杯 ”。 涸溜干枯的小水流。 唐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彻底碧潭滋涸溜,压枝红 * 枯株。” 沾濡浸湿。多指恩泽普及。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怀生之类,沾濡浸润。”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殿廷聚会风云气,华夏沾濡雨露恩。” 姚华 《论文后编》:“《诗》、《书》之教,著於四术, 姬 周 学人,靡不沾濡。” 余光(1).充足的光辉。《列子·周穆王》:“东极之北隅有国曰 阜落之国 ,其土气常燠,日月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诚知昼不操烛,日有餘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 (2).谓多馀之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 秦 而当路矣。 茂 之妻子在焉,愿君以餘光振之。”后遂用为美称他人给予的恩惠福泽。《北齐书·魏收传》:“会 司马子如 奉使霸朝, 收 假其餘光。” 宋 曾巩 《贺转运状》:“ 巩 备官於此,託庇云初。将承望於餘光,但欣愉於懦思。”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更希餘光下被,俾莫年迂叟得自遂於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 (3).指落日的光芒。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灼灼西頽日,餘光照我衣。” 唐 杜甫 《柴门》诗:“长影没窈窕,餘光散谽谺。”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餘光闇将夕,零露沾我衣。” (4).喻指美德、威势所显现或留下的影响。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餘光者,盖亦有年矣。” 明 李东阳 《江都县学科贡题名记》:“后进之士仰遗风,慕餘光,志感行励,必有勃然于此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近两年来,大开了印卖遗著的风气,虽是期刊,也常有死人和活人合作的,但这已不是先前的所谓‘骸骨的迷恋’,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 诸葛 吓走生 仲达 ’。” 死灰(1) (2) 完全熄灭的火灰,因其颜色为灰白色,用以形容类似的颜色 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七根火柴》 面如死灰 (3) 形容激情已逝,心灰意懒,不再有感情的起伏 心若死灰 行看(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飞觥传杯。 唐 羊昭业 《皮袭美见留小宴次韵》:“泽国春来少遇晴,有花开日且飞觥。”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物理既难常,达生重飞觥。” 清 陈维崧 《莺啼序·春日游平山堂即事》词:“玉笋飞觥,春纤拂素。” 消梨梨的一种。又称香水梨、含消梨。体大、形圆,可入药。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 王文诰 注引《三秦记》:“ 汉武帝 园有大梨如五升瓶,落地则破,名含消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梨》:“消梨即香水梨也。俱为上品,可以治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梁新 遇朝士风疾,告以不可治, 赵鄂 教以食消梨而愈。”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消梨清昼渴,沉水对宵眠。” 三台(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尊前(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