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咏壁上酒瓢呈萧明府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朱湾 |
释义 | 咏壁上酒瓢呈萧明府原文不是难提挈,行藏固有期。安身未得所,开口欲从谁。 应物心无倦,当垆柄会持。 莫将成废器,还有对樽时。 诗词问答问:咏壁上酒瓢呈萧明府的作者是谁?答:朱湾 全唐诗:卷306-5 参考注释不是(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提挈(1) 用手提着 (2) 提携;牵扶。比喻为抚育 她自幼失了父母,亏得老道姑提挈成人 (3) 扶持,帮助 彼此互相提挈 (4) 提拔 他们对我的奖掖和提挈,使我触及动心的那一点时,不禁为之悲痛泪流。——臧克家《京华练笔二十年》 (5) 带领;统率 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 (6) 揭示要领 或有才能,如“浪里白跳张顺”和“鼓上蚤 时迁”等,并不能提挈这人的全般。——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固有从一开始就有的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改造我们的学习》 安身(1) 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指在困难条件下 无处安身 (2) 在某处躲避 敌人四处搜捕抓人,我们只得在破庙里安身 得所(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2).适当;适宜。 北魏 高湛 《养生论》:“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盖其刚柔适中,缓急得所,勤故不废事,简故不扰民,明无不察,毫髮莫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钱敦堂 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 开口(1) 张口说或笑 没等我开口,他就抢先替我说了 (2) 新刃磨、抢,使之锋利 (3) 河水冲破堤防 应物(1).顺应事物。《庄子·知北游》:“邀於此者,四枝彊,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锺泰 发微:“‘应物无方’,言不执滞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宋 欧阳修 《道无常名说》:“无常以应物为功,有常以执道为本。”《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2).犹言待人接物。《晋书·外戚传·王濛》:“虚己应物,恕而后行。”《隋书·循吏传·刘旷》:“ 刘旷 ,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 明 孙柚 《琴心记·挑动春心》:“你看他清标应物,如春月之濯柳;英气逼人,似野鹤之出羣。”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虽庸愚不肖,苟筮之而见所以处事应物者,皆合乎圣人之道也。” 无倦亦作“ 无勌 ”。不懈怠;不厌烦。《论语·颜渊》:“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荀子·尧问》:“忠信无勌,而天下自来。” 杨倞 注:“言精专不怠而天下自归,不必致也。”《宋书·乐志二》:“乐有文,礼无倦。”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酷爱支更铃柝,巡行达旦无倦。” 当垆亦作“ 当罏 ”。 1.指卖酒。垆,放酒坛的土墩。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 唐 李白 《江夏行》:“正见当壚女,红妆二八年。”《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忽一日, 卓王孙 家僮有事到 成都府 ……正来到 司马长卿 肆中。见当罏之妇,乃是主翁小姐,喫了一惊。” (2).指煮酒;饮酒。 南朝 陈 徐陵 《春情》诗:“薄夜迎新节,当壚却晚寒。” (3).对着酒垆;在酒垆前。 南朝 梁简文帝 《当垆曲》:“当壚设夜酒,宿客解金鞍。” 明 何景明 《艳曲》之三:“妆成临劝酒,曲罢坐当罏。” 明 夏完淳 《雪后怀张子韶》诗:“当壚对酌睨 文君 ,露顶沉杯呼 阮籍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