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山苕行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戴表元 |
释义 | 山苕行原文苕花如云色如雪,万垅千溪看不绝。风吹日炙自鲜明,弃在空云谁爱悦。 遭逢偶入山入手,缚作蓬菘扫尘帚。 髯疏发落已萧然,时对西风一回首。 人间贵贱不须论,此物古来从至尊。 犹胜长抛霜露裹,秋虫野燐愁枯根。 诗词问答问:山苕行的作者是谁?答:戴表元 戴表元山苕行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如云(1).形容盛多。《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毛 传:“如云,众多也。”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唐 白居易 《轻肥》诗:“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2).发美长貌。《诗·鄘风·君子偕老》:“鬒髮如云,不屑髢也。” 毛 传:“如云,言美长也。” (3).比喻德化广大。《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鲜明(1) 指色彩明亮 色彩鲜明 (2) 一点不含糊的 鲜明的立场 (3) 轮廓清楚的 鲜明的印象 爱悦爱慕;喜欢 男女之间,两情爱悦 遭逢(1) 遇见;遇到 遭逢盛世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泛指人生的遭遇历程 他半生的遭逢是很曲折的 入山(1).进入山里。《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之二十:“知入山未还,即日想已还治。起居佳否?往来衝冒,然胜游计不为劳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又大兴土木,作 昭明宫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2).指隐居。《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迁 观 为别驾从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暐 《献帝春秋》:“汝欲取 蜀 ,吾当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四:“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许杰 《<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我既然还生活在人类社会里,也并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入手(1) 着手;开始做 西洋画家自描写实物入手。——蔡元培《图画》 解决问题要从调查研究入手 (2) 到手 声名入手 扫尘(1).扫去灰尘。泛指清扫。《梁书·武帝纪上》:“取 新垒 其如拾芥,扑 朱爵 其犹扫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常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繆。” 鲁迅 《彷徨·祝福》:“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逯斐 《夜航》一:“腊月二十三那天,小学里的 邵老师 ,带着红领巾们,到军属家去扫尘。” (2).喻清除敌军。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灭跡扫尘,斩其梟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发落处置;惩治 听候发落 从轻发落 萧然(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西风(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回首(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贵贱〈方〉∶不管怎么样;无论如何;反正 我劝了他半天,贵贱不听 不须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古来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至尊(1).最尊贵,最崇高。《荀子·正论》:“天子者埶位至尊,无敌於天下。” 汉 班固 《 * 通·号》:“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者,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明位号天下至尊之称,以号令臣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君父至尊,在三罔极。” (2).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汉书·路温舒传》:“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之统。”《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有司奏立 长秋宫 ,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 马贵人 德冠后宫。’遂登至尊。” (3).用为皇帝的代称。《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蛮夷之贾。”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一》:“近年财空虚,大吏告民穷,而至尊忧帑匱。” 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枯根干枯的根。 宋 朱松 《度芙蓉岭》诗:“枯根盘翠崖,老作蚯蚓蹙。” 明 刘基 《圣人出》诗:“晻曖寒谷熙春阳,枯根发茁畅幽藏。” 明 刘基 《喜雨寄夏允中》诗之二:“枯根发秀新茎长,小草那知造化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