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瑶台第一层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元干 |
释义 | 瑶台第一层原文宝历祥开飞练上,青冥万里光。石城形胜,秦淮风景,威凤来翔。 腊馀春色早,兆钓璜、贤佐兴王。 对熙旦,正格天同德,全魏分疆。 荧煌。 五云深处,化钧独运斗魁旁。 绣裳龙尾,千官师表,万事平章。 景锺文瑞世,醉尚方、难老金浆。 庆垂芳。 看云屏间坐,象笏堆床。 诗词问答问:瑶台第一层的作者是谁?答:张元干 参考注释宝历见“ 宝历 ”。 亦作“ 宝歷 ”。指国祚;皇位。《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椒觴再献,寳歷万年。”《梁书·武帝纪上》:“虽宝历重升,明命有绍,而 * 丑纵,方煽京邑。”《魏书·世宗纪》:“朕幼承宝历,艰忧在疚,庶事不亲,风化未洽。” 唐 欧阳詹 《回鸾赋》:“应千年之宝歷,承八圣之重光。”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玉佩朝元,宝历迎祥。” 飞练飘动的白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 青冥天空 青冥浩荡不见底。——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万里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石城(1).传说中的山名。《庄子·说剑》:“以 燕谿 、 石城 为锋。” 成玄英 疏:“ 石城 ,塞外山,此地居北,以为剑锋。”《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平明发兮 苍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王逸 注:“ 石城 ,山名也。”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林县 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 秦 伐 赵 ,拔 石城 。” (3).古城名。在今 安徽 贵池 西南。《后汉书·方术传·高获》:“ 获 遂远遁 江 南,卒於 石城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石城》:“ 大昕 案……据《郡国志》: 丹阳郡 有 石城县 ,当是 高获 所遁也。” (4).古城名。在今 湖北 襄阳 。《晋书·庾亮传》:“ 亮 有开復中原之谋…… 亮 当率大众十万,据 石城 ,为诸军声援。” (5).古城名。指 白帝城 。在今 四川 奉节 东。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 石城 横塞起。” 萧涤非 注:“ 石城 指 白帝城 ,因在山上,故名 石城 。” (6).古城名。在今 浙江 绍兴 东北三十里 石城山 下。 宋 贺铸 《忆仙姿》词:“日日春风楼上,不见 石城 双桨。” 康有为 《过石城》诗:“城墙何盘盘,苔莓封之厚,沿溪绕曲曲,帆檣在前后,云此是 石城 ,小邑万家有。” (7).古城名。见“ 石头城 ”。 (8).垒石成城。比喻坚固的国防。《汉书·食货志上》:“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形胜(1).谓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 之险,县隔千里。”《周书·齐炀王宪传》:“初,平 蜀 之后, 太祖 以其形胜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 (2).指险要之地。《魏书·杨侃传》:“ 白捺 小城,本非形胜。”《明史·太祖纪一》:“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 秦 陇 据天下之上游,佔西北之形胜。” (3).谓山川壮美。《魏书·冯亮传》:“ 世宗 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视 崧高 形胜之处,遂造 闲居 佛寺。” 唐 高适 《观宓子贱神祠碑》诗:“形胜驻羣目,坚贞指苍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埌》:“ 吴塘山 滨临 太湖 ,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 陈毅 《广东》诗:“ 百粤 自来形胜地,人民建设更生光。” (4).指山川壮美之地。《旧唐书·司马承祯传》:“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 (5).谓利用有利的形势制胜。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 秦淮河名。流经 南京 ,是 南京市 名胜之一。相传 秦始皇 南巡至 龙藏浦 ,发现有王气,于是凿 方山 ,断长垄为渎入于 江 ,以泄王气,故名 秦淮 。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 秦淮 。” 元 傅若金 《金陵晚眺》诗:“城下 秦淮 水,年年自落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既是这等,且到 秦淮 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顷余侨居 秦淮 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间旷之地,居民多种树为生。” 风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 风景秀丽 威凤瑞鸟。旧说凤有威仪,故称。《关尹子·九药》:“威凤以难见为神,是以圣人以深为根。”《汉书·宣帝纪》:“ 九真 献奇兽, 南郡 获 * 威凤为寳。”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凤之有威仪者也,与《尚书》‘凤皇来仪’同意。”《宋书·符瑞志中》:“ 元康 四年, 南郡 获威凤。”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家鷄野鶩之蓄,无足爱贵,而威凤寳之。” 春色(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钓璜(1).垂钓而得玉璜。喻臣遇明主,君得贤相。典出《尚书大传》卷一:“ 周文王 至 磻溪 ,见 吕望 , 文王 拜之。 尚父 云:‘ 望 钓得玉璜,刻曰:“ 周 受命, 吕 佐检德合,於今 昌 来提。”’” 唐 刘禹锡 《和重题》:“一泛钓璜处,再吟鏘玉声。” (2).借指贤臣。 清 顾炎武 《帝京篇》:“侧席推干鼎,回车载钓璜。” 贤佐贤明的辅臣。《管子·宙合》:“夫绳扶拨以为正,准坏险以为平,鉤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霖雨思贤佐,丹青忆旧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升庵诗》:“盖 桂洲 居相位时,亦復贪婪倨傲,原非贤佐,不过为 分宜 所陷,死非其罪,人多悯之。” 兴王(1).励精图治,勤于王业的君主。《国语·晋语六》:“兴王赏諫臣,逸王罚之。” (2).指开创基业的君主。《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心存亡国所以失之,览观兴王所以得之,庶灾害可息,丰年可招矣。”《隋书·李德林传》:“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韞大圣之能。” 熙旦兴盛的日子。 宋 张元干 《瑶台第一层》词:“对熙旦,正格天同德,全 魏 分疆。” 格天感通上天。语本《书·君奭》:“在昔 成汤 既受命,时则有若 伊尹 ,格于皇天。” 晋 葛洪 《抱朴子·务正》:“故 元 凯 之佐登,而格天之化洽。” 宋 张元干 《瑶台第一层》词:“对熙旦,正格天同德,全 魏 分疆。”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臣闻保民所以格天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九十生子,曾未前闻,乃翁之所以格天,与天之所以报翁。” 同德(1).为同一目的而努力。《国语·吴语》:“戮力同德。”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夫以善相成,谓之同德;以恶相济,谓之朋党。” 明 宋濂 《<昭鉴录>序》:“天子则元首,诸王则手足,是谓一体者也。其可不同心而同德者乎?”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五百万人同德戮力,如生番之有社寮。”参见“ 同心同德 ”。 (2).指同德的人。 明 方孝孺 《郊祀颂》:“上帝至仁,视民如伤,眷求同德,俾典万邦。” (3).《国语·晋语四》:“同姓为兄弟。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同姓则同德。” 韦昭 注:“同父而生,德姓同者乃为兄弟。”后因以“同德”借指同姓。 宋 陈师道 《谢田氏》诗:“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 分疆(1).区分疆界。《晋书·地理志上》:“ 武帝 开 越 攘 胡 ,初置十七,拓土分疆,又增十四。” 宋 文天祥 《白沟河》诗:“行人为我言, 宋 辽 此分疆。” (2).分守之地,谓辖境。 宋 梅尧臣 《送吴给事移淮西》诗:“夹路车徒盛,分疆禾黍秋。” (3).谓断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句者,局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 荧煌辉煌。 唐 李白 《明堂赋》:“崇牙树羽,荧煌葳蕤。”《三国演义》第五回:“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开目,见高堂中巨烛荧煌。”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竹窗敞开,灯火荧煌。” 五云(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深处(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化钧(1).造化之力;教化之权。语本《史记·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裴骃 集解引 崔浩 曰:“以钧制器万殊,故如造化也。”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 宋 范成大 《水龙吟·寿留寺》词:“黄扉紫闥,化钧高钞,风霆挥扫。” 明 李东阳 《任贤》诗:“臣心欲効慙无力,勉为吾皇赞化钧。” (2).教化普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昔在 陶唐 ,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 周振甫 注:“化钧;化均,教化普遍,指风俗淳朴,有不教而化的意思。” 独运(1).单独一人搬运。《管子·八观》:“大木不可独伐也,大木不可独举也,大木不可独运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墻之上。” (2).独立运行;独自运行。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论》:“夫刚健独运,乾之德也;柔和顺从,坤之性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然而日月又当石也?石既牢密,乌兔焉容?石在气中,岂能独运?” (3).谓帝王独自运用(威权、谋略)。《宋书·恩幸传序》:“ 孝建 、 泰始 ,主成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伏惟陛下圣謨独运,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东宫储二之位,以繫宇内之心者,贰载于兹矣。” (4).谓独自筹划。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 俱公 ﹞遇变出奇,先事独运,偃息谈笑,危疑以平。” 斗魁(1).指北斗七星之第一至第四星,即枢、璇、玑、权。《史记·天官书》:“在斗魁中,贵人之牢。” (2).泛指北斗。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斗魁当北坼,地轴向西偏。” 清 曹寅 《送竹村北试》诗之二:“掌大悬香阁,文光射斗魁。” 清 张君玉 《以乡兵挫诸北门围解壮之》诗:“ 越南 本是 南交 宅,还见文明耀斗魁。” (3).喻指德高望重或才学冠世而为众人景仰的人。 清 唐孙华 《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千秋製作垂金石,一代宗师识斗魁。”参见“ 斗山 ”。 绣裳(1).彩色下衣。古代官员的礼服。《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毛 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 汉 张衡 《思玄赋》:“袭温恭之黻衣兮,被礼仪之绣裳。” 宋 毛滂 《玉楼春》词之二:“红颜緑髮已官高,赤舃绣裳今 仲父 。” (2).犹绣衣。指侍御史。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登闻黼扆,骤列绣裳。”参见“ 绣衣直指 ”。 龙尾(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左传·僖公五年》:“童謡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 虢 之旂。’” 杜预 注:“龙尾,尾星也。” 汉 张衡 《天象赋》:“歷龙尾以及箕,跨北 燕 而在兹。” (2).谦称自己乃附托于名人而成立者。典出《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华歆 字 子鱼 , 平原 高唐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朱草衣诗》:“自惭龙尾非名士,肯把猪肝累使君?” 王国维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诗:“幸免 仲叔 累猪肝,颇觉 幼安 惭龙尾。” (3).草名。乌蔹莓的别名。《尔雅·释草》“拔蘢葛” 晋 郭璞 注:“似葛,蔓生,有节, 江 东呼为龙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乌蔹莓》:“俗名五爪龙, 江 东呼龙尾。” (4).砚名。亦泛指砚。 宋 苏轼 《龙尾砚歌》:“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 清 钱谦益 《赠砚》诗:“紫纯端砚镇书楼,牛后真令龙尾羞。” 清 蒋士铨 《一片石·宴阁》:“取麟毫麝煤龙尾凤笺来。” (5).河堤防洪之物。伐大树连梢,置之堤旁。 元 欧阳玄 《河防记》:“隄前置龙尾大埽,龙尾者,伐大树连梢繫之隄旁,随水上下,以破嚙岸浪者。” (6).古国名。 南诏 的别称。《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南詔 ,或曰 鹤拓 、曰 龙尾 ……本 哀牢夷 ,后乌蛮别种也。”参见“ 南詔 ”。 (7).盘旋而上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龙尾下垂,故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无锡 西龙尾陵道者, 春申君 初封 吴 所造也。”《隋书·酷吏传·崔弘度》:“ 弘度 妹先适 迥 子为妻,及破 鄴城 , 迥 窘迫升楼, 弘度 直上龙尾追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筑道陂陀以上城,其道下附於地,若龙垂尾然,故曰龙尾。” (8).指宫殿前呈斜坡状的甬道。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步登龙尾上虚空,立去天颜无咫尺。” 清 钱谦益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诗:“趁朝龙尾还如梦,稳卧牛衣得此生。” 钱曾 笺注:“ 宋敏求 《长安志》:鐘楼鼓楼殿左右,有砌道盘上,谓之龙尾道。 李上交 《近事会元》: 含元殿 侧有龙尾道,自平阶至地,凡詰曲七转,由 丹凤门 北望,宛如龙尾下垂於地焉。” 官师(1).百官;较低级的官吏。《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孔 传:“官师,众官。”《国语·吴语》:“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行头皆官师,拥鐸拱稽。” 韦昭 注:“下言十行一嬖大夫,此一行宜为士。《周礼》:‘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礼记·祭法》:“官师一庙。” 郑玄 注:“官师,中士、下士、庶士、府史之属。”《穆天子传》卷六:“百嬖人官师毕赠。” 郭璞 注:“官师,群士之号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王禘》:“所谓官师者,次其长者也。然则达官之长必三命而上者,官师则中士而再命者。” (2).官吏之长。《国语·楚语上》:“在舆有旅賁之规,位寧有官师之典。” 韦昭 注:“师,长也。”《汉书·晁错传》:“ 高皇帝 亲除大害,去乱从,并建英豪,以为官师,为諫争,辅天子之闕,而翼戴 汉 宗也。” 颜师古 注:“师,长也,各为一官之长也。”《新唐书·李绛传》:“将帅择,士卒勇矣;官师公,吏治辑矣。” (3).指考试官。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一)》:“寥寥三百余字耳,却已将学生对于旧学之空疏和官师态度之浮薄写尽。” 万事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平章(1).评处;商酌。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隋书·何稠传》:“上因揽太子颈谓曰:‘ 何稠 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諫官随入,预闻政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 (2).品评。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春赏》:“凭栏争赏,细与平章。”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将军归来犹善饭,平章古玉图鼎鐘。” (3).古代官名。 唐 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 唐睿宗 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 宋 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 金 元 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 元 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 明 初仍沿袭,不久废。 辨别彰明。《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伏见勑旨,刊正音律,平章历象。”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斯足以扬搉诚伪,平章黑白矣。” 瑞世犹盛世。 宋 向子諲 《浣溪沙·老妻生日》词:“叶上灵龟来瑞世,林间白鹤舞胎仙。” 元 王沂 《送秦元之江南》诗:“清名瑞世犹 周 鼎,昭代思贤定 楚 环。” 明 杨慎 《凤赋》:“凤之瑞世仅见,孽世则那。” 尚方(1).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 秦 置,属少府。 汉 末分中、左、右三尚方。 唐 称“尚署”。 元 惟置中尚监。 明 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条侯 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司马贞 索隐:“工官即尚方之工,所作物属尚方,故云工官尚方。”《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於赫 有魏 ,作 汉 藩辅……百寮师师,楷兹度矩”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昔忝近任,并得赐玦。尚方耆老,颇识旧物。名其符采,必得处所。” (2).尚方多以役徒服劳作,因以为系罪囚之所。《宋书·恩倖传·戴法兴》:“上大怒,赐 敬 死,繫 明宝 尚方。”《梁书·良吏传·孙谦》:“ 永明 初,为冠军长史、 江夏 太守,坐被代輒去郡,繫尚方。”《隋书·高励传》:“高方役徒,积骸千数;疆埸防守,长戍三年。” (3).泛称为宫廷制办和掌管饮食器物的官署、部门。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饴饧》:“飴餳人巧千方,以供甘旨,不可枚述。惟尚方用者名‘一窝丝’,或流传后代,不可知也。” 清 吴伟业 《织妇词》:“少时织綺贡尚方,官家曾给千金直。” (4).谓掌管方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廝 征伯侨 而役 羡门 兮,属 岐伯 使尚方。”《汉书·郊祀志上》“ 欒大 , 胶东 宫人……已而为 胶东王 尚方。” 颜师古 注:“主方药。” (5).见“ 尚方剑 ”。 (6).复姓。 汉 有 长陵 大姓 尚方禁 。参阅《通志·氏族四》。 难老犹长寿。多用作祝寿之辞。《诗·鲁颂·泮水》:“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郑玄 笺:“已饮美酒,而长赐其难使老;难使老者,最寿考也。” 宋 苏轼 《赐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孙固生日诏》:“难老之祥,神人攸相。” 毛 * 《采桑子·重阳》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金浆(1).酒名。 汉 枚乘 《忘忧馆柳赋》:“於是罇盈縹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原注:“ 梁 人作藷蔗酒,名金浆。”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凉州诗》:“玉醴何容惜,金浆故应有。” 唐 王勃 《与蜀城父老书》:“金浆玉饌,食客三千。” (2).仙药名。《汉武故事》:“母( 西王母 )曰: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米蜜、玉液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朱草状似小枣,栽长三四尺,枝叶皆赤,茎如珊瑚,喜生名山巖石之下,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 南朝 梁 庾肩吾 《答陶隐居赉朮蒸启》:“味重金浆,芳踰玉液,足使芝惭九明,丹愧芙蓉。” 垂芳留下芳香。比喻流传美名。 汉 蔡邕 《刘镇南碑》:“昭示来世,垂芳后昆。”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猥辱大命,显授符虎,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善政》:“能义形家国,理极忠贞,使 黄河 如带,垂芳不朽,盛矣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 苻坚 屡胜而骄,欲垂芳千载,而 西域 来人亦颇有劝其出兵者。” 云屏(1).有云形彩绘的屏风,或用云母作装饰的屏风。 晋 张协 《七命》:“云屏烂汗,琼璧青葱。” 唐 刘长卿 《昭阳曲》:“芙蓉帐小云屏暗,杨柳风多水殿凉。” 元 刘因 《杂诗》之五:“霜粟千封户,云屏四画图。” 清 龚自珍 《生查子·即事》词:“关了緑窗纱,鬆了湘裙釵。言病復言愁,絮絮云屏下。” (2).喻屏捍朝廷的人。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鸞凰婴雪刃,狼虎犯云屏。” 曾益 题注:“ 董卓 废立, 融 每因对答,輒有匡正之言。” (3).喻层迭之山峰。 元 虞集 《寄答桂风子先生》诗:“云屏第九叠,相与浴晨暾。” (4).云翳,云。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峰雪浪堆。”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山戛浴兰阯,水若居云屏。” 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礼记·玉藻》:“史进象笏,书思对命。” 郑玄 注:“书之於笏,为失忘也。”《北史·李穆传》:“其一门执象笏者百餘人。”《新唐书·车服志》:“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 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