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自霅还登舟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卫宗武 |
释义 | 自霅还登舟原文日日上巑屼,吟边饱看山。笋舆空岭遍,桂楫汎溪还。 芳草垂杨际,行云流水间。 往来身不系,未羡白鸥閒。 诗词问答问:自霅还登舟的作者是谁?答:卫宗武 参考注释日日(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饱看尽量看。 元 耶律楚材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之二:“掀髯坐语閒临水,仰面徐行饱看山。”《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衙内 指望帮过了船边,细细饱看。谁知纔傍过去,便掩上舱门。” 笋舆竹舆。 宋 王安石 《台城寺侧独行》诗:“独往独来山下路,笋舆看得緑阴成。” 宋 陆游 《大醉归南禅弄影月下有作》诗:“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 清 赵翼 《山行杂诗》:“我老不能行,笋舆代步履。” 桂楫亦作“ 桂檝 ”。1.桂木船桨。亦泛指桨。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桂楫松舟,其犹重朴。” 宋 陆游 《蹋碛》诗:“何日画船摇桂檝, 西湖 却赋探春诗。” (2).指华丽的船。 南朝 梁 吴均 《采莲曲》:“江风当夏清,桂檝逐流縈。” 唐太宗 《帝京篇》诗之六:“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 清 叶襄 《端午》诗:“桂檝鳧车尽马尘, 虎丘 松柏摧为薪。” 芳草(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垂杨(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南朝 齐 谢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唐 万齐融 《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 济南府 ,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鲁迅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比喻文章洒脱自然,不做作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宋· 苏轼《答谢民师书》 往来(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不系不属于。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此印及直殿监印、鐘鼓司、混堂、灵臺等印,皆本衙第一员僉书挨掌,不係贵近内臣掌。”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刻漏房,官十数员,不係灵臺,专管每日时刻。” 白鸥(1).水鸟名。 唐 李白 《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宋 张耒 《望龟山》诗之一:“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 (2).比喻白浪。《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腾沙鬱黄雾,飜浪扬白鸥。” 刘良 注:“飜浪有似白鸥鸟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