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张运判挽诗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魏了翁 |
释义 | 张运判挽诗原文悃愊汉循吏,咨询周使臣。知心三坐主,报国两门人。 彩绣方趋户,丝麻已在身。 至今寒食路,孺慕镇如新。 诗词问答问:张运判挽诗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参考注释悃愊至诚;诚实 悃愊无华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 张说 《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 始传《循吏》, 晋 曰《良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章炳麟 《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咨询征求意见 (多指行政当局向顾问之类的人员或特设的机关征求意见) 使臣(1) 旧指奉使命往来国际间的官员 (2) 宋朝专管缉捕的武官 把林冲带来使臣房里寄了监。——《水浒传》 知心彼此非常了解而关系密切 知心朋友 坐主即座主。 唐 代进士称主考官。 唐 孟郊 有《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坐主吕侍郎》诗。 宋 王巩 《甲申杂录》:“后 王宣徽 知 西京 ,引例以为言,遂亦被赐。 王宣徽 实 王 相 禹玉 坐主,阴有力焉。” 清 恽敬 《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后 高宗纯皇帝 升遐,坐主 朱文正公 珪 有书起之,復入都供职。” 报国为国家竭诚效力 精忠报国 门人(1) 门生 门人弟子。——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门客 彩绣(1).彩色刺绣。《红楼梦》第五二回:“ 贾母 见 宝玉 身上穿着荔枝色哆罗呢的箭袖,大红猩猩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 (2).指彩绣的衣物。《红楼梦》第三回:“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丝麻(1).丝与麻。《左传·成公九年》:“《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管子·轻重丁》:“大秋,甲兵求缮,弓弩求弦,谨丝麻之谢,物且为之举。” (2).用以比喻头绪纷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呜呼时事如丝麻,食肉者口徒咿哇,鬼蜮空含射影沙。” (3).治丝绩麻。旧指女工之事。《礼记·昏义》:“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 明 宋濂 《故胡母欧阳夫人墓志铭》:“诗礼丝麻,如承平时,夫人之力居多。” 至今(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食路谋生之路。《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自己一想,可见宦海无定,食路有方。” 孺慕(1).《礼记·檀弓下》:“ 有子 与 子游 立,见孺子慕者, 有子 谓 子游 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 郑玄 注:“丧之踊,犹孺子之号慕。”后谓对父母的哀悼、悼念为“孺慕”。《陈书·孝行传·司马暠》:“年十二,丁内艰,孺慕过礼,水浆不入口,殆经一旬。” 宋 王安石 《祭张安国检正文》:“君孝至矣,孺慕以至死。” 清 杨潮观 《寇莱公思亲罢宴》:“相公,我在家不敢常提起,也只怕你孺慕终朝泪不乾。”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 子桓 之作则宛转哀鸣,孺慕正深,极力的写着‘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的悲感。” (2).对父母的孝敬。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 毅 皇帝 孝事太后,能先意承志,太后抚之亦慈爱备至,故帝终身孺慕不少衰。” (3).爱戴;怀念。《后汉书·伏湛侯霸等传赞》:“ 湛 霸 奋庸,维寧两邦。 淮 人孺慕, 徐 寇要降。”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册文》:“充穷靡寄,孺慕奚凴。”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 葵庵 亦以考察去,百姓皆孺慕,送者拥路,至不得行。” 郭沫若 《青年时代·初出夔门》:“但一出 四川 ,外面的情形却不见得比 四川 进步得怎样。而在种种的观感上,反在不识不知之间引起了对故乡的孺慕。” 如新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唐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参见“ 白头如新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