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缘识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宋太宗 |
释义 | 缘识原文一茎枯竹作鱼竿,岂畏蛟螭坐钓滩。若获得鱼舡许大,应想恐悚不心安。 诗词问答问:缘识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参考注释一茎(1).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后表数量,多用于条状物。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师》:“一茎九缠,更用牵挛,宿明俯仰,不得东西。”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莎萝草细大如髮,一茎百寻。” 唐 白居易 《初见白发》诗:“白髮生一茎,朝来明镜里,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明 无名氏 《宫词》:“况我瘦身躯怎和愁肠挣,刚剩得担害怕恩情骨一茎。” (2).中医术语,脐带。 明 李中梓 《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论》:“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而命寓焉。” 竹作竹器的制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张宏义 ﹞亦因病死,经宿却活……先解竹作,因自入房索刀具,破篾成器。” 鱼竿亦作“ 鱼杆 ”。钓竿。 唐 杜甫 《遣闷呈严公二十韵》:“白水鱼竿客,清秋鹤髮翁。” 宋 陈瓘 《满庭芳》词:“江湖手, 长安 障日,何似把鱼竿。” 石震 《踏察记事》:“老同志为难了,说:‘你也得借给我个家伙,网也行,鱼竿也行。’” 贾平凹 《妊娠》第二章六:“他做了长长的一柄鱼杆,整晌地蹲在那里静候。” 蛟螭(1).犹蛟龙。亦泛指水族。 汉 扬雄 《羽猎赋》:“探巖排碕,薄索蛟螭。”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倚天长剑泣蛟螭,那怕金垒汤池。”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观日本》:“ 日本 文化安所受之?儒书文艺近取 * ,佛教乃自 印度 迆入,无二国者, 日本 则终古为蛟螭蜃蛤耳。”参见“ 蛟龙 ”。 (2).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蛟螭露笋簴,縞练吹组帐。”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 (3).指形似蛟龙的拐杖。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明 李东阳 《灵寿杖歌》:“蛟螭盘拏露头角,熊经树颠虎山脚。” 钓滩谓悬船而行。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悬船》:“《三秦记》: 龙门 之险,悬船而行。今 蜀 江谓之钓滩。” 获得得到,取得;捕得 获得智慧 许大(1).这般大。《太平广记》卷二四八引 隋 侯白 《启颜录·侯白》:“ 白 即云:‘背共屋许大,肚共椀许大,口共盏许大。’众人射不得。”《金史·五行志》:“我先笑者,笑许大天下将相无人。”《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怪不得老兄往常在衙门里有许大声名。” (2).这般多;许多。《前汉书平话》卷中:“可惜许大车马,多争天下……陛下百万雄兵,驍将莫知其数,皆总不及於 项羽 。” 明 刘芳节 《<太岳先生文集>评》:“信笔潦草写去,中间有许大议论,尚未得发出。” (3).非常;甚。《西游记》第二十回:“洞门外来了一个雷公嘴毛脸的和尚,手持着一根许大粗的铁棒,要他师父哩!” 恐悚亦作“ 恐竦 ”。惶遽不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吾向见长官白事卑敬,不觉恐悚。”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兕觥增恐竦,杯水失錙銖。”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万州遇剑客》:“ 廷让 闻之,若芒刺满身,恐悚而退。” 心安内心安适坦然 心安意适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