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题温日观蒲萄
朝代 元代
作者 王冕
释义

题温日观蒲萄原文

日观大士道眼空,佯狂自唤温相公。
浩然之气塞天地,书法悟入蒲萄宫。
有时泼墨动江浦,叱喝怒骂生风雨。
草圣绝倒张伯英,春蚓秋蛇何足数?龙须倒卷鬼眼枯,枯藤脱落无根株。
多年明有唤不下,烂叶搭架秋模糊。
流沙渡头听鼍鼓,沧海桑田事非古。
大士于此不露机,示人落落离言语。
只今相去数十年,看书看画心茫然。
安得美酒三百船?与君大醉西湖天。

诗词问答

问:题温日观蒲萄的作者是谁?答:王冕
问:题温日观蒲萄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题温日观蒲萄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王冕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冕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日观

泰山 峰名。为著名的观日出之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引 汉 应劭 《汉官仪》:“ 泰山 东南山顶名曰 日观 。 日观 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许,故以名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 元天 高北列, 日观 临东溟。” 清 顾炎武 《酬归祚明戴笠王仍潘柽章四子见怀二十韵》:“ 岱宗 临 日观 , 梁父 躡云梯。”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尹知章 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来,区区汝何攻? 赐 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

(2).佛教对菩萨的通称。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

(3).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 嫦娥 槛外梅。”

(4).对高僧的敬称。 宋 苏轼 《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望之儼然,即之也温,是惟 寳觉 大士之像。”

正狱讼之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狱讼,盖若《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卫侯 与 元咺 讼, 宁武子 为辅, 鍼庄子 为坐, 士荣 为大士。” 杜预 注:“大士,治狱官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忌 举北郭 刁勃子 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

道眼

(1).佛教语。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敦煌变文汇录·维摩诘经问疾品变文》:“必使天龙开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观之,则无足取也。若以道眼观之,则形不足而意有餘矣。” 易宗夔 《新世说·巧艺》:“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2).旷野中行人踩出来的小路。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开头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后来风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离开道眼,我们就在荒草甸子里转游开了。”

(3).办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个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烟消火灭。”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来呀!留在肚子里叫它生小崽呀!”

(4).指达到目的的途径。 梁斌 《播火记》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连我也不看在眼里。道眼儿越走越窄,窄到挤不过身子去了。”

(5).言外之意。 管桦 《小英雄雨来》一:“ 雨来 听出 铁头 话里面有道眼,就折转身,朝着河沿跑。”

佯狂

装疯

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相公

(1)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2) 旧称成年男子

(3) 相君。旧时对宰相的敬称;泛称官吏

(4) *

在京城里面,逛相公是冠冕堂皇的…不算犯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浩然之气

正气;正大刚直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后汉书·姜肱传》“詔书至门”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肱 抗陵云之志,养浩然之气。” 元 张可久 《寄生草·翻归去来辞》套曲:“美哉之志乐田园,浩然之气衝天地。”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虽然也是些浩然之气,只是刚勇太过,近於嚣张。”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书法

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悟入

(1).佛教语。谓觉知并证入实相之理。语本《法华经·方便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 唐 宗密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就人有教授方便之顿渐,根性悟入之顿渐。” 元 德异 《<坛经>序》:“有 可大师 者,首於言下悟入,未上三拜得髓。”

(2).泛指领会。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舟中读 张载人 《儒门事亲》一书,觉耳目一新,颇有悟入处。”

蒲萄宫

见“ 葡萄宫 ”。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泼墨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将墨挥洒在纸或绢上。墨如泼出,画面气势奔放

江浦

(1).江滨。《吕氏春秋·本味》:“ 江 浦之橘, 云梦 之柚。” 高诱 注:“浦,滨也。” 唐 岑参 《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忽如 江 浦上,忆作捕鱼郎。” 唐 张说 《晦日》诗:“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

(2).泛指江河。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藏之山巖,可使云雾鬱起;济之江浦,必当蛟龙绕船。” 唐 杜甫 《鸥》诗:“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 明 高启 《虎邱行次朱赏静见寄韵》:“秋风今朝动江浦,掛席正是当年期。”

叱喝

大声喝叫责骂

怒骂

怒冲冲地骂;大骂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草圣

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如 汉 代 张芝 、 唐 代 张旭 等。 晋 卫恒 《四体书势》:“ 弘农 张伯英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常曰‘怱怱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 韦仲将 谓之草圣。”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弘农 张芝 ,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絶伦……人谓为草圣。”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之七:“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清 赵翼 《稚存往宁国时曾约同游黄山迟余不到归以负约相嘲和韵报之》:“始知草圣运腕神,端仗劒娘斗眉嫵。”

绝倒

前仰后合地大笑

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新五代史·晋家人传》

伯英

东汉 书法家 张芝 的字。 南朝 齐 萧子良 《答王僧虔书》:“ 伯英 之笔,穷神尽意。” 唐 钱起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诗:“能翻梵王字,妙尽 伯英 书。”

春蚓秋蛇

喻书法拙劣,婉曲无状。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 萧子云 ﹞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 宋 苏轼 《龙尾砚歌》:“麤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亦作“ 春蛇秋蚓 ”。 明 宋濂 《<史书会要>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龙须

(1).草名。茎可织席。 三国 魏 吴普 《神农本草经·石龙刍》:“﹝石龙芻﹞一名龙鬚。” 唐 李白 《鲁东门观刈蒲》诗:“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鬚。” 王琦 注:“《蜀本草》:龙芻,丛生,茎如綖,所在有之,俗名龙鬚草,可为席。”参见“ 龙鬚草 ”。

(2).喻长而细如龙须之物。 唐 韩愈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葡萄》:“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鬚。” 方世举 注:“蒲萄藤蔓颇似龙鬚。” 宋 苏轼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词:“ 楚 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鬚半剪,凤膺微涨,玉肌匀绕。”

(3).见“ 龙鬚席 ”。

(4).指头足纲类的鱼,如章鱼等。

(5).帝皇之须。 唐 白居易 《七德舞歌》“翦鬚烧药赐功臣, 李勣 呜咽思杀身”自注:“ 李勣 常疾,医云:‘得龙鬚灰,方可疗之。’ 太宗 自剪鬚烧灰赐之,服讫而愈。 勣 叩头泣涕而谢。”

倒卷

见“ 倒卷 ”。

亦作“ 倒捲 ”。指由前向后或由下向上地卷起。 宋 苏轼 《起伏龙行》:“赤龙 * 战明日,倒卷 黄河 作飞雨。” 杜甫 《归雁》诗 仇兆鳌 注引 清 黄生 曰:“五、六本属结意,却作中联;七、八本是发端,翻为结语。前半先言归,次言辞,后言到,终乃言不过,章法层层倒捲,矫变异常。” 茅盾 《子夜》十一:“风戏弄她的宽大的睡衣,一会儿吹胖了,一会儿又倒卷了起来。”

鬼眼

鬼神之眼。能窥见隐秘。常用以称相士之眼。 唐 韩偓 《此翁》诗:“唯应鬼眼兼天眼,窥见行藏信此翁。” 宋 张舜民 《画墁录》卷一:“﹝ 神宗 ﹞翌日喻执政曰:‘ 杜常 第四人及第,却一双鬼眼,可提举农田水利。’ 太祖 常谓 陶穀 一双鬼眼。”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道人厉声曰:‘尔鬼眼,非学道之器!’”

枯藤

(1).枯老的藤蔓。 宋 梅尧臣 《琅玡溪》诗:“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溅溅石间乱。” 元 马致远 《天净沙》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游记》第二八回:“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掛光峰。”

(2).称藤制的手杖。 宋 陆游 《丙辰上元前一日》诗:“自笑閒游本无定,兴阑随处倚枯藤。” 宋 戴复古 《辛丑岁暮》诗之三:“能扶双病脚,赖有一枯藤。”

脱落

(1) 脱掉;落下

大门上的红漆脱落了

(2) 指文字遗漏

文字脱落

根株

(1)

(2) 同根茎的一枝或一群树干,尤指与吸根或水发芽有关的枝干

(3) 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多年

谓岁月长久。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旧唐书·李密传》:“爱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国多年,祚延长世。”《儒林外史》第六回:“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举便登上第。” 茅盾 《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而今天便觉得无话可谈了。”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姐那股高兴的神气,也并不下于我。”

(3).没有攻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遣将 崔巨业 将兵数万攻围 故安 不下,退军南还。”

模糊

(1) 轮廓模糊不清

模糊人影

(2) 强调难以辨认

字迹已经模糊了

流沙

随风或水移动的沙

渡头

同“ 1 渡口”

鼍鼓

亦作“ 鼉皷 ”。1.用鼍皮蒙的鼓。其声亦如鼍鸣。《诗·大雅·灵台》:“鼉鼓逢逢。” 陆玑 疏:“﹝鼉﹞其皮坚,可以冒鼓也。” 唐 温庭筠 《昆明治水战词》:“鼉鼓三声报天子,雕旗兽舰凌波起。” 明 沉鲸 《双珠记·遇赦调边》:“鸡竿鼉皷,制出金门传唱,特与人间解网。” 清 黄永 《龙衣舟行》:“逢逢鼉鼓溪边过,百尺楼船万钧柁。”

(2).鼍鸣声。 唐 许浑 《赠所知》诗:“湖日似阴鼉鼓响,海云纔起蜃楼多。” 金 刘迎 《海上》诗:“蜃楼春作市,鼉鼓暮催衙。”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地变成了大海。比喻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或喻世事变化的巨大迅速——略称沧桑

山河改转,沧海桑田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示人

让人知道;让人看见。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现在好东西的层出不穷者,一是因为阔人先前陆续偷去的东西,本不敢示人,现在却得了可以发表的机会。”

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离言

离别时说的话。 南朝 梁 何逊 《送韦司马别》诗:“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唐 皇甫冉 《曾东游以诗寄之》:“出郭离言多,迴车始知远。”

只今

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相去

相距;相差。《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晋书·王祥传》:“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而拜别朞年之间,相去数千里之远,不意阁下犹记其人。”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 达夫 口述,则他们所答应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并不远。”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看书

读书

画心

(1).笔画的中心。《宣和书谱·徐浩》:“ 浩 书锋藏画心,力出字外,得意处往往近似 王献之 。”

(2).铭刻于心。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王山人 仅初 ,早岁英爽,读书经目成诵,画心不忘。”

茫然

(1) 模糊不清的样子

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茫然无知

(2) 失意的样子

茫然不知所措

美酒

色、香、味俱佳的酒;好酒

美酒佳肴

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