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七夕赋咏成篇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何仲宣 |
释义 | 七夕赋咏成篇原文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诗词问答问:七夕赋咏成篇的作者是谁?答:何仲宣 何仲宣七夕赋咏成篇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33_25 参考注释日日(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思归(1).想望回故乡。 汉 张衡 《思玄赋》:“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困於人閒烦黷,常思归而永叹。” (2).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姊规》:“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名思归鸟。” 理鬓梳理鬓发。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劲刷理鬢,醇醴发颜。” 南朝 梁 何逊 《照水联句》:“插花行理鬢,迁延去復归。”《花月痕》第六回:“十枝花裊裊婷婷,都在两厢,也有説笑的,也有理鬢的,也有更衣的。” 朝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 子列子 亦微焉,朝朝相与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始皇 时童謡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嫗闻之,朝朝往窥。” 唐 孟浩然 《留别王维》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白云朝朝走,青山日日閒。”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六回:“或另有意外金钱,作为特赐,於是朝朝花酒,夜夜笙歌。” * 《苦热》诗之一:“雨后朝朝上晓峯,登高缓步气从容。” 伫望(1).久立而远望。《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州郡飞輓,旋给京师,租庸使 孔谦 日於 上东门 外佇望其来,算而给之。” 宋 梅尧臣 《卫州通判赵中舍》诗:“况闻别乘至,佇望大河曲。”《红楼梦》第一回:“老先生倚门佇望,敢街市上有甚新闻么?” (2).等候,盼望。 明 李贽 《覆刘肖川》:“千万一来,佇望!” 叶紫 《丰收》三:“大家都佇望着 何八爷 的好消息。” 凌风驾着风。 唐 韩愈 《鸣雁》诗:“违忧怀息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十:“竚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刘白羽 《火光照红海洋》:“正是他们在那一面凌风飘动的党的红旗引导下,在战斗最前哨。” 淩風:乘风。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故康衢有角歌之音,鼎俎发凌风之迹。”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安得凌风翰,肃肃宾天京。” 宝扇帝后等用的扇状仪仗。《长阿含经·第一分初大本经》:“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 唐 何仲宣 《七夕赋咏成篇》:“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新唐书·窦怀贞传》:“俄而禁中宝扇鄣卫,有衣翟衣出者,已乃 韦后 乳媪 王 ,所谓 莒国夫人 者,故蛮婢也。” 宋 王淇 《上元应制》诗:“雪消华月满仙臺,万烛当楼宝扇开。” 明 梁潜 《咸阳怀古》诗:“月过文窓宝扇移,星临绣户粧奩密。” 临月妇女怀孕到了产期的月份 水仙见“ 水仙 ”。 亦作“ 水僊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谓之‘水仙’。” (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絶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琖银臺。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黄而金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水仙》。 渡河通过江河 历历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珠星明珠般的星斗。 南朝 梁元帝 《咏池中烛影》:“河低扇月落,雾上珠星稀。”《宋史·奸臣传二·蔡攸》:“ 攸 独倡为异闻,谓有珠星璧月、跨凤乘龙、天书云篆之符。” 元 王逢 《古宫怨》之二:“夜深不敢吹横玉,璧月珠星绕上臺。” 冉冉(1) 渐进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软下垂的样子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云衣(1).指云气。《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游清灵之颯戾兮,服云衣之披披。” 王逸 注:“上游清冥清凉之处,被服云气而通神明也。” 唐 何仲宣 《七夕赋咏成篇》:“歷歷珠星疑拖珮,冉冉云衣似曳罗。” 清 厉鹗 《一半儿·金华宝婺观》曲:“云衣月面佩珊珊,夜驾天风下古坛。” (2).道教语。指人体内的肾脏膜。《黄庭内景经·肾部》:“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 梁丘子 注:“云衣,肾膜之象也。” 通宵通夜;整个夜晚 玩个通宵 道意(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无尽无穷尽的 无尽的水源 向晓拂晓。《晋书·陆云传》:“﹝ 云 ﹞至一家,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 唐 王昌龄 《宿裴氏山庄》诗:“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 宋 柳永 《受恩深》词:“助秀色堪餐,向晓自有真珠露。” 离愁离别的愁苦 离愁别绪(离别亲友的愁苦心情)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