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韦应物 |
释义 |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原文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送君灞陵岸,纠郡南海湄。 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 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 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 建邦临日域,温燠御四时。 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 富豪虞兴戎,绳墨不易持。 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 子为门下生,终始岂见遗。 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 上将玩国士,下以报渴饥。 诗词问答问: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的作者是谁?答:韦应物 全唐诗:卷189_8 参考注释郁郁(1) 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2) 形容忧伤苦闷 郁郁不乐 杨柳枝(1).乐府近代曲名。本为 汉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 唐 易名《杨柳枝》, 开元 时已入教坊曲。至 白居易 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2). 唐 白居易 有妓 樊素 ,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 樊素 。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鬻骆马兮放 杨柳枝 ,掩翠黛兮顿金羈;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 杨柳枝 再拜长跪而致辞。”参见“ 杨枝 ”。 萧萧(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征马(1).远行的马。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饲征马令硬实法:细剉芻……和穀豆秣之。” 石声汉 注:“征马,是能远行的马。”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2).战马。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诗:“何日边尘静,庭前征马还。”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鷙鸟休巢,征马踟躕。”《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元年》:“又献征马万五千匹。” 胡三省 注:“征马,战马也。” 送君鼓的别称。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华由,磬曰洗东,皆仙乐也。” 灞陵古地名。本作 霸陵 。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 汉文帝 葬于此,故称。 三国 魏 改名 霸城 , 北周 建德 二年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知 灞陵 夜猎,犹是故时将军。” 唐 李白 《忆秦娥》词:“ 秦 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 伤别。” 宋 晁补之 《永遇乐·东皋寓居》词:“只愁恐轻鞍犯夜, 灞陵 旧路。” 清 钱谦益 《燕市别惠房二老》诗:“龙汉劫中期后会, 灞陵 回首重依然。” 海湄海边。《文选·嵇康<琴赋>》:“邪睨 崑崙 ,俯瞰海湄。” 吕向 注:“海湄,海畔也。” 唐 李白 《大鹏赋》:“然后六月一息,至於海湄。” 明 刘基 《越山亭晚望》:“ 越 絶孤城枕海湄, 越王亭 下景迟迟。”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海湄请雨,神听有喜。” 翰墨场犹翰墨林。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济济属车士,粲粲翰墨场。” 唐 杜甫 《壮游》诗:“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宋 张孝祥 《鹧鸪天·上元设醮》词之三:“忆昔追游翰墨场, 武夷 仙伯较文章。” 公正(1) (2) 公平正直 公正的决定 你是公正人,你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姚雪垠《李自成》 (3) 正义、公平 无可指责的、公正的一生 追随(1) (2) 仿效前人的事迹 (3) 跟随 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何从(1).犹怎么办。多用于对问题的抉择。《史记·大宛列传》:“﹝ 宛 贵人﹞约曰:‘ 汉 毋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 汉 军食。即不听,我尽杀善马,而 康居 之救且至…… 汉 军熟计之,何从?’” (2).从何处,从哪儿。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见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乱者,何从而得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文字如此之难,工农何从看起?” (3).犹何尝,何曾。《白雪遗音·马头调·又是想来》:“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从有真心。”《红楼梦》第一百回:“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万里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大海外海,并不封闭在海岬之间或不包括在海峡之内的那部分海洋 东南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横岭指五岭。 唐 韩愈 《刘生》诗:“ 越 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横 岭 入炎洲。”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横 岭 ,谓 五岭 也。” 地维(1).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故亦指地的四角。《列子·汤问》:“其后 共工氏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折天柱,絶地维。”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族云飞泉室,震风沉羽乡;升雰浹地维,倾润泻天潢。” (2).喻纪纲。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年当 晋 宋 ,运柜 周 隋 , 太山 覆而 崑崙 倒,天柱倾而地维絶。” 严复 《救亡决论》:“若夫君臣之相治,刑礼之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教,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维者,皆譬诸夏葛冬裘,因时为制。目为不变,去道远矣!”参见“ 地纪 ”。 临日(1).接近太阳。形容高耸。 唐 卢照邻 《登玉清》诗:“絶顶横临日,孤峯半倚天。” (2).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为临日,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等。参阅《协纪辨方书·临日》。 温燠同“温奥”。《汉书·任昉传》:“敍温燠则寒谷成暄,论严枯则春丛零叶。” 唐 白居易 《湓浦竹》诗:“ 潯阳 十月天,天气仍温燠。”《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四年》:“至有冬月罪人恋其温燠而不愿疏放者。” 四时(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国共中国 * 和中国 * 的并称。 毛 *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珍奇珍贵而稀奇 珍奇的动物 京师帝王的都城 自京师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赴举京师。——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京师乘风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富豪(1) 指有钱又有权势的人 (2) 财阀富家统治集团成员 兴戎发动战争;引起争端。《书·大禹谟》:“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孔颖达 疏:“兴戎,谓疾人而动甲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穆姬 ﹞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 宋 程颐 《四箴·言箴》:“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 绳墨(1) 木工打直线的墨线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庄子·逍遥游》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2) 比喻规矩或法度 颇循绳墨 不易(1).艰难,不容易。《诗·大雅·文王》:“宜鉴于 殷 ,骏命不易。” 朱熹 集传:“不易,言其难也。”《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 毛 *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二》:“对于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词,作了一些注解。” (2).不改变;不更换。《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注:“不为世俗所移易。”《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颜师古 注:“言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记张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觉有垢秽气。” 州伯(1).古代一州诸侯之长。《汉书·朱博传》:“古选诸侯贤者以为州伯。”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乃号 禹 曰 伯禹 ,官曰司空,赐姓 姒 氏,领统州伯,以巡十三部。” (2).一州之长。《礼记·内则》:“州吏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州府。” 郑玄 注:“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也。州长,中大夫一人也。” 孔颖达 疏:“州伯则州长也。”参见“ 州长 ”。 天宠(1).上天的恩宠。《易·师》:“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汉 王粲 《安台新福歌》:“荷天宠,延寿尸,千载莫我违。”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与周宰相书》:“猥以庸薄,遂膺天宠。”《清史稿·布占泰传》:“ 太祖 曰:‘我倚天宠,自少在兵间,遇劲敌,无不单骑突阵者!’” (2).皇帝的宠幸。 南朝 梁 刘孝绰 《侍宴》诗:“自昔承天宠,於兹被人爵。” 唐 韦应物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诗:“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文章过 晁 董 ,对丹墀已膺天宠。” 丹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及台阶上的空地 门下生(1).门客;幕僚。《汉书·韦玄成传》:“室家问 贤 当为后者, 贤 恚恨不肯言。於是 贤 门下生博士 义倩 等与宗家计议,共矫 贤 令,使家丞上书言大行,以 大河 都尉 玄成 为后。” (2).弟子;学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虎賁中郎将 豫章 何汤 , 荣 ( 桓荣 )门下生也。”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他是 张之洞 、 王壬秋 的门下生,听说 张之洞 有些学说是剽窃他的。” 终始(1).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免役之法》:“ 荆公 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 司马光 也,终始以为可行者, 曾布 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清 纳兰性德 《题竹炉新咏卷》诗:“相约过君同展看,淡交终始似山泉。” (2).引申为有始有终。 唐 贺兰进明 《行路难》诗之五:“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沉中路分。” 唐 李咸用 《论交》诗:“易得笑言友,难逢终始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本意息肩之后,徐图报答。不意事无终始,然每怀盛情,悒悒未忘。” (3).周而复始。《史记·孝文本纪》:“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 司马贞 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復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二》:“ 夏 之政尚忠, 殷 之政尚敬,而 周 之政尚文,是三者,相循环终始,若五行之与四时焉。” 见遗被遗弃。《南史·杨公则传》:“昔 廉颇 、 马援 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 唐 李颀 《不调归东川别业》诗:“寸禄言可取,託身将见遗。” 赠送给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近有 张生 者, 晋 司马华 九世孙,不远千里,以 孔子 木履一枚见遗,云传宝已二百年。” 所愿(1).愿望;希望。《孟子·公孙丑上》:“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 孔子 也。” 晋 陶潜 《闲情赋》:“考所愿而必违,徒契阔以苦心。” (2).指愿意去的地方。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酌贪泉《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 岭 南之弊, 隆安 中,以 隐之 为竹驤将军、 广州 刺史、假节,领平 越 中朗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 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 岭 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使不易。”后以“酌贪泉”谓磨砺节操。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酌 贪泉 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懽。”亦省作“ 酌贪 ”、“ 酌泉 ”。 唐 李白 《与赵宣城与杨右相书》:“宰剧惭强项之名,酌贪礪清心之节。”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谨当闭阁以思政,酌泉以励心。” 不为(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磷缁亦作“ 磷淄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磷,谓因磨而薄;缁,谓因染而黑。后因以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 唐 杜甫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诗:“岁阳初盛动,王化久磷緇。” 宋 秦观 《庆禅师塔铭》:“呜呼我师,法妙难思,与物并作,而不磷緇。” 明 唐顺之 《赠王山人》诗:“自笑久磷緇,还真已是迟。” 梁启超 《论私德》:“即有一二达识热诚之士,苟欲攘臂为生民请命,则时或不得不用诡秘之道,时或不得不为偏激之行。夫其人而果至诚也,犹可以不因此而磷淄也。” 上将(1) 指地位高的将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 宛、 洛。——《三国志·诸葛亮传》 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三国演义》 (2) “军衔”的一级。将官中的一级,低于大将,高于中将 国士(1).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以 张良 、 韩信 之才,不识为国士。”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