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颂六十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昙华 |
释义 | 偈颂六十首原文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从头点检来,笑杀维摩诘。 带累李胡子,喷水髭须湿。 洒净已周圆,次念波罗密。 蒋山恁么道,千古谁热识。 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 诗词问答问:偈颂六十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昙华 参考注释一二三(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 * ”。相传 太上老君 授 张道陵 “三天 * ”。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籤》卷六。《四游记·果老殿中辨鹿》:“时有 叶法善 者, 嘉禾 人,世为道士,尝游 白马山 古室,遇二仙人,授以正一二三之法,能制服怪鬼。” (2).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正末﹞做出门科云:‘且住,私场演,官场用。若到 开封府 去,他不説时,如何是了?待俺试敲咱。这是盆沿儿。’做敲科云:‘一、二、三。’” (3).犹言头绪、办法。《雍熙乐府·一枝花·道情》套曲:“飘零的不知明暗,默默的自取勘。眼底浑无一二三,流落在江南。” (4).原由。 刘宾雁 《关东寿人传》第二章:“无缘无故关了我一千多天了,我能不要求他们说出个一二三来。” 四三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书·无逸》:“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宋史·李穀昝居润等传论》:“ 五季 为国,不四三传輒易姓,其臣子视事君,犹佣者焉,主易则他役,习以为常。” 从头(1) 从开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2) 重新 点检一个一个地查检 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张委、 张霸二人。——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维摩诘(1).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佛经中人名。《维摩诘经》中说他和 释迦牟尼 同时,是 毘耶离城 中的一位大乘居士。尝以称病为由,向 释迦 遣来问讯的 舍利弗 和 文殊师利 等宣扬教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后常用以泛指修大乘佛法的居士。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君家有天人,雌雄 维摩詰 。” 宋 杨万里 《赠王婿时可》诗:“子来问讯 维摩詰 ,分似家风一瓣香。” 清 金人瑞 《贯华先生病寓寒斋予亦苦痁不已》诗:“客有 维摩詰 ,身非 妙吉祥 。” (2).指《维摩诘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被废 东阳 ,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带累自己遭不幸牵连别人;使受损害;连累 胡子(1) 人脸上,通常指成年男子脸上的下巴、嘴唇和邻近部位的胡须 (2) 〈方〉∶胡匪 喷水(1) 用细蒙蒙的水雾喷(如温室),往往从置于头顶上的喷雾系统向下喷,主要为了有助于保持湿度 (2) 围堰或堤防的故障,因而导致水通过该结构或在其下面突然涌入 髭须嘴周围的胡子 周圆亦作“ 周员 ”。亦作“ 周圜 ”。1.循环。《淮南子·俶真训》:“夫水嚮冬则凝而为冰,冰迎春则泮而为水,冰水移易于前后,若周员而趋,孰暇知其所苦乐乎?” (2).周围;范围。《后汉书·西域传·大秦》:“所居城邑,周圜百餘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山顶周圆五六里,少草木。” 许杰 《旅途小记》:“在灯光的四周,除了这灯光所及到的半尺周圆以外,尽是严重的黑暗。” (3).圆满;圆全。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势有偏侧,地闕周员。”《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仏位。”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赵闲闲 尝言,律诗最难工,须要工巧周圆。” 波罗密见“ 波罗蜜 ”。 蒋山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汉 末有 秣陵 尉 蒋子文 逐盗死于此, 三国 吴 孙权 为立庙于 钟山 ,因改称 蒋山 。见《初学记》卷八引《丹阳记》。 恁么(1).这样,如此。《景德传灯录·道林禅师》:“ 白 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水浒传》第二九回:“恁么却才中我意,去打 蒋门神 ,教我也有些胆量。”《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亦不知付柬帖儿来的是何人,打死也只是恁么招供。” (2).怎么样;什么。《坛经·机缘品》:“﹝ 怀让禪师 ﹞礼拜……师曰:‘什么物,恁么来?’”《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赵家庄》:“哭恁么?没有银子便哭,有了银子又会撒漫起来。”《快心编初集》第一回:“虽有了这几两屋价,济得恁么事来。” 千古(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不识(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丛林(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轨则规则;准则。《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 唐 杨炯 《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诸侯取其轨则,四海瞻其仪表。”《清史稿·礼志一》:“ 顺治 三年,詔礼臣参酌往制,勒成礼书,为民轨则。”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言谈合乎轨则,行为揆乎正义,好恶是非都得其正。”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