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法螺寺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法螺寺原文甫别高义园,言瞻法螺寺。 山路不十里,遂造精微地。 何以识精微,水明山复翠。 梵宇据深窈,朴鲜庄严事。 风幡标法音,云峰矗螺髻。 左厢试展步,微嫌饰点缀。 徒增净域景,未识如来意。 诗词问答问:法螺寺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 参考注释高义指高尚的品德或崇高的正义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法螺海中软体动物。壳呈螺旋状,壳壁很厚,长约一尺。壳顶穿孔,可吹奏,发声响亮。古时用作军队号角、宗教法器等。《法华经·序品》:“吹 * 螺,击 * 鼓。”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白塔燃灯》:“诸内侍黄衣喇嘛执经梵唄,吹 * 螺。” 克非 《春潮急》四五:“ 李春山 直到现在才明白,原来法螺召唤来的鬼魂,是可以使巫师自己倒霉的。” 山路山中小路 山路弯弯 精微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处 那幅画的精微之处也刻划得一丝不苟 何以(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梵宇佛寺。《梁书·张缵传》:“经法王之梵宇,覩因时之或跃;从四海之宅心,故取乱而诛虐。” 唐 宋之问 《登禅定寺阁》诗:“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小生是 西洛 贫儒,四海游学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 ﹞到了 铁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 深窈(1).幽深。 宋 苏轼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高堂儼像设,禪室各深窈。” 元 钱霖 《锁窗寒·题玉山草堂》词:“深窈。西园晓。似日照 炉峰 ,数声啼鸟。”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镇边城》:“ 镇边城 直东有 六华巖 ,巖分如六华,其第四巖有洞最深窈。” (2).深透。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非泊然寡营,观物深窈,玩希声而友前哲,殆未足语於此。” 严事(1).师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 之所严事:於 周 则 老子 ……於 郑 , 子产 。” 唐 柳宗元 《南岳云峰和尚塔铭》:“世之所谓贤人大臣者,至南方,咸所严事。” (2).严行,严加。 徐特立 《致张敬尧的公开信》:“串同都总 熊佩兰 ,凡各团之稍可温饱者,择肥而噬其通匪,严事考求。” 风幡亦作“ 风旛 ”。风中的旗幡。《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师寓止廊廡间。暮夜风颺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復醻答,未曾契理。师曰:‘可容俗疏輙预高论否?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后用为典实。 宋 陆游 《示客》诗:“风旛毕竟非心境,瓦砾何妨是道真。” 法音(1).指法言。合乎礼法之言。《北史·韩显宗传》:“窃惟陛下耳听法音,目翫坟典,口对百辟,心虑万机……文章之业,日成篇卷。” (2).佛教语。解说佛法的声音,佛法。《法华经·譬喻品》:“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 唐 白居易 《香山寺新修经藏堂记》:“寺有佛像,有僧徒,而无经典;寂寥精舍,不闻法音,三宝闕一,我愿未满。” 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这里头是 乔答摩 宣讲法要的道场。现时正在演说,好些人物都在那里聆听法音。” (3).诵经奏乐声。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特过玄坛启法音。”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内奏法音科。” 云峰亦作“ 云峯 ”。1.高耸入云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宋 毛滂 《河满子·夏曲》词:“急雨初收珠点,云峰巉絶天半。” 清 厉鹗 《游菁山常照寺》诗:“閲世如浮囊,誓愿栖云峯。” (2).状如山峰的云。 唐太宗 《饯中书侍郎来济》诗:“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 渤海 北岸,海水平静,直与天接,天上云峰怒涌。” (3).山名。在今 山东省 黄县 。 北魏 郑道昭 《与道俗□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诗:“槃桓竟何为, 云峯 聊可息。” 螺髻形状像螺壳的发髻 螺髻翘然 微嫌细小的嫌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其为庶常时,值同馆有以微嫌詈吏部吏者。时, 蒲坂 杨襄毅 为太宰,闻之大怒,愬之 江陵 相公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自尽》:“若其微嫌小隙,殞身于彼者之家……此又刁恶之无足惜者也。” 点缀(1) 衬托;装饰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应景儿;凑数儿 (3) 指衬托、装饰的东西 来意(1) 到这里来的意图 请说明来意 (2) 未来的情况 来意如何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