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镜治斋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镜治斋原文浮玉中行斋,向曾额镜治。 憩宿偶循名,于斯有二义。 一曰镜在民,果得教养遂。 一曰镜在已,屋漏可无愧。 自审多未逮,徒言何济事。 返躬每以先,玩景犹其次。 诗词问答问:题镜治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寘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九 参考注释浮玉见“ 浮玉山 ”。 中行(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 三行 ”。 (2).中列。《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 (3). 唐 宋 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 (4).复姓。 汉 有 中行说 。见《史记·匈奴列传》。 于斯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二义(1).犹言次等、二流。 明 李贽 《杂说》:“由此观之,画工虽巧,已落二义矣。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 (2).指另外的意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凡双声叠韵之字,皆无二义。” 一曰(1).标举项目用语。《书·洪范》:“五行:一曰水。”《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 汉 班彪 《王命论》:“盖在 高祖 ,其兴也有五:一曰 帝尧 之苗裔。” (2).犹一说,即另外一种说法。《管子·法法》:“一曰:凡人君之德行威严,非独能尽贤於人也。” 尹知章 注:“ 管氏 称古言,故曰一曰。”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义传疑而并存例》:“凡著书者,博採异文,附之简策。如《管子·法法篇》之‘一曰’,《大匡篇》之‘或曰’,皆为 管氏 学者传闻不同而竝记之也。” 果得(1).谓得其所宜。《管子·内业》:“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 尹知章 注:“以智安物,物皆得宜。”一说“果”当作“毕”。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八》“果得”。 (2).如果能够。《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我东人 安家 父子曾説,果得见着姑娘,亲来拜谢。” 教养(1) 教育培养 教养子女 (2) 指一般文化、道德修养 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屋漏(1).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藏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称作“屋漏”。《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毛 传:“西北隅谓之屋漏。” 郑玄 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后即用以泛指屋之深暗处。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发人隐恶,虽亏雅道,亦使暗室屋漏之下有所警。” 明 李东阳 《土室》诗:“古人戒屋漏,所贵无愧色。”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俞生》:“汝为儒士,暗室屋漏,犹当谨慎,岂可放肆於大道之旁乎!” (2).破屋漏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祖广 行恒缩头,诣 桓南郡 。始下车, 桓 曰:‘天甚晴朗, 祖参军 如从屋漏中来。’”《南史·江子一传》:“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牀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絶。”《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撞打头风。” (3).指天窗。 (4).指屋漏痕。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四:“ 颜平原 书妙天下……真 山谷 所谓‘笔法锥沙屋漏,心期晓日秋霜’者邪!”参见“ 屋漏痕 ”。 无愧没有什么对不起别人之处 于心无愧 未逮不及;没有达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早达》:“ 鈗 以紈袴起家,被遇三朝,富贵安乐,优游林下,则二公所未逮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随分付 张氏 道:‘二十载恩情,今长别矣……必须教子成名,补我未逮之志。’” 徒言空话;说空话。《孔丛子·抗志》:“欲报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听也。”《隋书·恭帝纪》:“因循仍旧,非曰徒言,所存至公,无为让德。”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顾都御史声望》:“我知善则当举,我知不善则当去,我何可徒言哉!” 济事顶事;成事 空谈不济事 返躬反过来对自己。 清 吴趼人 《杂说》:“汝等男子,每以女子之小足为玩具,盍一返躬为之,而亲尝其痛苦哉!”《清史稿·仁宗纪》:“当今大患,惟在因循怠玩,虽经再三誥诫,舌敝笔秃,终不足以动诸臣之听,朕惟返躬修省耳。” 清 陈天华 《今日岂分省界之日耶》:“ 湘 人如不知返躬自愧,徒欲怨人,则危险有不可言者。” 以先犹以前。 鲁迅 《彷徨·幸福的家庭》:“以先他早已想过,须得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了;投稿的地方,先定为《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的丰。” 其次(1) 在时间、地点或次序方面邻接或紧接发生的 首先改革管理制度,其次再考虑人选问题 (2) 然后就;随之立即就;接着又 先参观生产车间,其次参观幼儿园 (3) 第二地 内容是主要的,形式还在其次 (4) 次第在后的,较前差一等的 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其次伐兵。 其次利道之。——《史记·货殖列传》 其次教诲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