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阅堤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阅堤原文武列石城东,其流本无定。 所喜来源微,遇霖方涨盛。 涨时势颇浩,过雨亦旋罄。 山庄聚闾阎,数已十万剩。 筑堤为保障,期以安兆姓。 堤根或致齧,修整随时应。 不过此补苴,计欲求永亘。 相势铲沙嘴,导流俾弗竞。 庶免激石怒,用顺赴壑性。 然斯实小试,事半功倍剩。 畿南及淮北,惭乏善治政。 诗词问答问:阅堤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六 2. 去声 参考注释列石排列成行的石块。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你到处说我嫌自己的地位低,说我为了自己把你 梁建 当作过河的列石。” 来源根源;起源;产生 独立的收入来源 时势当时的情势或趋势 时势造英雄 迫于时势,他不得不做这样的选择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山庄山中的村庄;别墅 闾阎(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史记·平準书》:“守閭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诗:“岸没閭阎少,滩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以臣所见,閭阎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贵,小民奔走拮据,艰於生计。” (2).泛指民间。《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 甘茂 起 下蔡 閭阎,显名诸侯,重彊 齐 楚 。”《梁书·处士传·何胤》:“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閭阎搢绅,尠闻好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皆言衣食于官久,不愿为农,又皆习弓刀,一旦散之閭阎,必皆为盗贼。” 章炳麟 《驳建立孔教议》:“未尝普施閭阎,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记·李斯列传论》:“ 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 。” 唐 刘禹锡 《同州谢上表》:“閭阎凋瘵,远近共知。” 孙中山 《军政府宣言》:“以卫国保种自任,战士不爱其命,闾阎不惜其力,则革命可成。” 十万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渔阳》诗:“繫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陆游 《好事近》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筑堤修筑或加固河堤或海堤 保障(1) 保护(权利、生命、财产等),使不受侵害 保障国家安全 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确保;保证做到 保障供给 保障人民 * (3) 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兆姓兆民。 宋 苏轼 《锡李乾德制诰敕书》:“朕子养兆姓,囊括四方。”《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徵天下兵,与羣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红楼梦》第五三回:“兆姓赖保育之恩。” 修整(1) 修理 修整犁耙 (2) 修剪 修整树枝 随时(1) 不论何时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去问他 (2) 指顺应时势 随时以行 不过(1) ——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过了 (2) ——作连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还不错,不过胃口还不好 (3) 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不过是个小孩子 补苴补缀,缝补。语本 汉 刘向 《新序·刺奢》:“今民衣敝不补,履决不苴。”引申为弥补缺陷。《明史·武宗纪赞》:“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於危亡。” 清 陈学泗 《纪事》诗:“漫议补苴停转运,最怜剜肉赐全租。”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 民国 肇造,邦基未安,方期举我全国刚毅强国之人心,尝胆卧薪之志气,艰难缔造,补苴弥缝。” 欲求指欲念和要求 沙嘴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 小试(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 (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谓繆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 事半功倍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淮北(1) 指淮河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北部 (2) 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北部,面积2725平方公里,人口133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淮北煤田为中国主要煤炭基地之一 善治(1).善于治理;好好治理。《老子》:“政善治,事善能。”《汉书·董仲舒传》:“今 汉 继 秦 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2).犹善政。《管子·枢言》:“无善事而有善治者,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 明 宋濂 《六经论》:“心既不正,则乡閭安得有善俗,国家安得有善治乎?”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