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咏门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龙昌期 |
释义 | 咏门原文枢动本为荣辱主,常因户外细推寻。干坤出入无穷象,夷锹关防有限心。 揜到善人非远大,开当古道自高深。 九成载举箫韶奏,穆穆无凶合在今。 诗词问答问:咏门的作者是谁?答:龙昌期 参考注释动本谓向皇帝上书。本,奏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诗肠既索,毒手堪加。已曾分付御史 舒亶 动本劾他。”评剧《秦香莲》第四场:“老夫我与你二人解和此事,同去金殿动本。” 蒲州 梆子《归宗图》第三场:“是你吃酒闯祸, 张台 奸贼动本,圣上大怒,将爹娘立斩金阶。” 荣辱荣耀和耻辱 荣辱与共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常因一定的因缘。 晋 支遁 《咏利城山居》:“苟不宴出处,託好有常因。” 户外(1) 室外露天处 在正餐时间从户外回来 (2) 作为与室内有区别的室外 在户外度过白天 推寻(1) 推演研究 这其中的文章还须细细推寻 (2) 推求寻索 出入不符之处,差距 有出入 无穷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关防(1) 防备,防范 周瑜关防严紧,因此无计脱身。——《三国演义》 (2) 关隘有军队驻守的地方 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 唐· 杜甫《塞芦子》 (3) 印信的一种。长方形,始于明初,又称“大印” 有限(1) 对范围、数量或时间长短有限制的 (2) 数量不多;程度不高 为数有限 诸侯之地有限。——宋· 苏洵《六国论》 善人(1) 指普通百姓 (2) 有道德的人;对人关怀、肯行善的人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水浒》 远大指一个人的志向、见解、前程等高远而伟大 远大的计划 古道(1) 传统的正道。今通称不趋附流俗,守正不阿为古道 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难,亦无党也。——汉· 桓宽《盐铁论·殊路》 (2) 古朴 古道热肠 忠厚古道 (3) 古旧的路径 踏上石子铺的古道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唐· 李白《忆秦娥》 自高(1).自然高大。《庄子·田子方》:“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唐 魏徵 《论治疏》:“又天居自高,龙鳞难犯,在於造次,不敢尽言。” (2).自傲;抬高自己。《后汉书·袁绍传》:“性矜愎自高,短於从善,故至於败。” 宋 陈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书》:“后生小子遂以某为假 伯恭 以自高,痴人面前真是不得説梦。”《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殷 家女子倒百般好,只有些儿毛病,专一恃贵自高,不把公婆看在眼里。” (3).犹自重;自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虽弘道自高,恶为洁饰,而容貌闲美,即之温然。” 九成(1).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书·益稷》:“簫韶九成,凤凰来仪。” 孔颖达 疏:“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隋书·音乐志中》:“礼终三爵,乐奏九成。” 唐 张祜 《箫》诗:“还将九成意,高阁竚芳音。”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更説甚《簫韶》九成。” (2).犹九重,言极高。《吕氏春秋·音初》:“ 有娀氏 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臺。”《文选·马融<长笛赋>》:“託九成之孤岑兮,临万仞之石磎。” 李善 注:“ 郭璞 曰:‘成,亦重也。’言九者,数之多也。”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黄金建百尺之臺,白玉作九成之观。” (3). 唐 代宫名。 清 陈文述 《读诏寄都下诸侍御》诗:“ 唐 室方炽昌, 驪山 九成 出。”参见“ 九成宫 ”。 (4).十分之九。如:这件衣服有九成新。 箫韶(1). 舜 乐名。《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万钧之为重,衝飈不能移,《簫韶》未九成,灵鸟不紆仪也。”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梨园职掌,宠倖徼天上,论《簫韶》九成奚让,试看彩凤来仪,太平有象。” (2).泛指美妙的仙乐。 唐 李绅 《忆夜直金銮殿承旨》诗:“月当银汉玉绳低,深听簫韶碧落齐。” 穆穆(1).端庄恭敬。《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曾运乾 正读:“宾读为儐。四方诸侯来朝者, 舜 宾迎之也。四门穆穆,《史记》云:‘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尔雅·释训》:“穆穆,敬也。”《大戴礼记·五帝德》:“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2).仪容或言语和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毛 传:“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 衍 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显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3).宁静;静默。《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 (4).盛集貌。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