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郊游分得青字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沈光文 |
释义 | 郊游分得青字原文和风催我出郊去,好鸟还宜载酒听。 草色遥联春树绿,湖光倒映远峰青。 歌喉润处花初落,诗韵拈来醉欲醒。 逸兴强寻豁目处,颓然独立望沧溟。 诗词问答问:郊游分得青字的作者是谁?答:沈光文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2. 此诗收于范咸《重修台湾府志》〈艺文〉,又载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连横《台湾诗荟》、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陈汉光《台湾诗录》、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参考注释和风(1)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倒映人或物的形象倒着映在水面上 歌喉指唱歌人的音色,也指歌声 歌喉婉转 诗韵(1) 做诗所押的韵 (2) 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 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湛方生 《风赋》:“轩 濠 梁之逸兴,畅方外之冥适。”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明 归有光 《洧南居士传》:“视世之规规譾譾,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人物》1985年第4期:“窗外竹影婆娑,映得室内一碧如洗,更增添了他谈话的逸兴。” 豁目(1).开扩视野。 南唐 李中 《登毘陵青山楼》诗:“高楼閒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厅前面是一个极开辟的露臺,正对 珠江 ,十分豁目。” (2).醒目。 清 张之洞 《輶轩语·读古人文集》:“选本以御选《唐宋诗醇》、《文醇》为最精粹……能得殿本五色评点者尤豁目。” 颓然(1) (2) 寂静;寂然 (3) 衰老的样子 颓然老矣 一个颓然的希望 独立(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沧溟(1).大海。《汉武帝内传》:“诸仙玉女,聚居沧溟。” 唐 元稹 《侠客行》:“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一泛沧溟,即晕眩呕噦,不能行立。” 赵朴初 《忆江南》词之八:“ 青 藏 雪,到此出沧溟。” (2).苍天,高远幽深的天空。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一折:“天地为盟,上有沧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边城尘土暗沧溟,勒石 燕然 未有人。” 清 陈梦雷 《登屴崱峰》诗之二:“泉归洞壑声闻静,天入沧溟法界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