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韩康公挽词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轼 |
释义 | 韩康公挽词三首原文西第开东阁,初筵点后尘。笙歌邀白发,灯火乐青春。 扶路三更罢,回头一梦新。 赋诗犹墨湿,把卷独沾巾。 诗词问答问:韩康公挽词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苏轼韩康公挽词三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东阁(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 閤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 东閤 ”。 (3). 明 清 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 东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庆县 东。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 东阁 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 仇兆鰲 注:“ 东阁 ,指 东亭 。”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東閤: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初筵《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郑玄 笺:“大射之礼,宾初入门,登堂即席,其趋翔威仪甚审知,言不失礼也。” 朱熹 集传:“初筵,初即席也。”后指宴饮之始,亦泛指宴饮。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敕》:“有彯缨结佩之士,罗列于初筵。” 清 黄景仁 《夜饮孙吟秋斋头邻家火发归而成此并讯吟秋》诗:“可怜小户当初筵,已见流珠眼芒起。” 后尘行路时身后扬起的灰尘,比喻在别人的后面 干工作要勇于创新,不步后尘 笙歌(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白发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灯火泛指亮着的灯烛 青春(1) 青年时代 壮丽的青春 (2) 也用于比喻 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青春几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扶路(1).相携于路。 唐 卢照邻 《哭金部韦郎中》诗:“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 (2).沿途。《晋书·谢安传》:“ 羊曇 者, 太山 人也……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清 谈迁 《北游录·纪闻上》:“ 汝绍 平生未尝外宿,家人疑之,近庄里许,使童子先往,久之不至,扶路求之,不得。” 三更第三更,约在半夜十二时左右 回头(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赋诗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把卷持卷;展卷。 唐 杜牧 《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烦君把卷侵寒烛,丽句时传画戟门。” 唐 杜荀鹤 《入关因别舍弟》诗:“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宋 王安石 《寄王逢原》诗:“披衣起行愁不愜,归坐把卷闔且开。” 清 吴伟业 《题庄桤庵小像》诗:“把卷无人意惘然,故乡云树梦魂边。” 沾巾沾湿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汉 张衡 《四愁诗》:“我所思兮在 雁门 ,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愚沾巾宿草,无媿抽毫。” 清 汪懋麟 《朝采投诗慰余秋怀迭韵为答》:“凉雨何分旧与新,每逢摇落欲沾巾。”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