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从过旧宫诗
朝代 南北朝
作者 鲍照
释义

从过旧宫诗原文

肃装属云旅。
奉靷承末涂。
严恭履桑梓。
加敬览枌榆。
灵命藴川渎。
帝宝伏篇图。
虎变由石纽。
龙翔自鼎湖。
功冠生民如。
道妙神器初。
宫陛留前制。
歌思溢今衢。
余祥见云物。
遗像存陶渔。
泉流信清沪。
原野实甘荼。
岂伊爱酆鄗。
天险兼上腴。
东秦邦北门。
非亲谁克居。
仁声日月懋。
惠泽云雨敷。
卢令美何歇。
唐风久不渝。
微臣逢世庆。
征赋备人徒。
空费行苇德。
采束谢生刍。

诗词问答

问:从过旧宫诗的作者是谁?答:鲍照
问:从过旧宫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鲍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鲍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云旅

军旅。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肃装属云旅,奉靷承末涂。” 钱振伦 注引《说文》:“旅,军五百人也。”

末涂

(1).最后一段路程。《韩非子·显学》:“发齿吻形容, 伯乐 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 臧获 不疑駑马。”

(2).指队伍的后列。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肃装属云旅,奉靷承末涂。”

(3).指王朝末期。《汉书·晁错传》:“ 秦 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

(4).晚年。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之五:“末涂幸休明,栖集建薄质。”

严恭

亦作“ 严龚 ”。庄严恭敬。《书·无逸》:“昔在 殷王 中宗 ,严恭寅畏天命。” 孔 传:“言 太戊 严恪恭敬,畏天命。”《亢仓子·训道》:“君后所爱,虽小物,必严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所以寅虔於神祇,严恭於宗庙也。” 唐 陈叔达 《太庙祼地歌辞》:“大哉孝思,严恭祖禰。” 清 曾国藩 《养晦堂记》:“吾友 刘君 孟容 ,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枌榆

(1).木名。《说文·木部》:“枌,榆也。” 段玉裁 注:“各本少‘枌’,浅人以为复字而误删之。枌榆者,榆之一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高祖 王 关中 ,太上皇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邑,树枌榆,令街庭若一。” 唐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诗:“里社枌榆毁,宫城骑吏非。”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枌榆养老之珍,今荒饉始食其皮。”

(2). 汉高祖 故乡的里社名。《史记·封禅书》:“ 高祖 初起,祷 丰 枌榆社 。”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社在 丰 东北十五里。或曰: 枌榆 ,乡名, 高祖 里社也。”

(3).指 汉高祖 即位后,于 秦 故 骊邑 移置的 新丰县 枌榆社 。见《西京杂记》卷二。后借指帝乡或皇宫。 明 张居正 《宫殿纪》:“迨我皇上膺运龙飞,入践皇极,固已化国为天下,犹以 枌榆 故里,王迹所兴,睠怀不置。”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一:“楼通 花萼 连藩邸,地接 枌榆 总旧勋。”

(4).泛指故乡。《南齐书·沉文季传》:“惟桑与梓,必恭敬止,岂如明府亡国失土,不识 枌榆 。”《太平广记》卷三四七引 唐 裴铏 《传奇·赵合》:“知君颇有义心,儻能为归骨於 奉天城 南 小李村 ,即某家 枌榆 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喻坦之》:“同时 严维 、 徐凝 、 章八元 , 枌榆 相望,前后唱和,亦多诗集。” 清 郑江 《西溪草堂图》诗:“仙源在 枌榆 ,余胡久淹留?”

灵命

(1).上天或神灵的意志。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灵命藴川瀆,帝宝伏篇图。”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杳杳灵命,茫茫天秩,吾道难行,斯文易失。” 宋 徐铉 《稽神录·陆洎》:“有一紫衣秉笏,取书宣云:‘ 洎 三世为人,皆行慈孝,功成业就,宜授此官’……﹝ 洎 ﹞奄然遂寤,灵命已定,不可改矣。”

(2).犹天命。借指帝位。《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会上天降怒,姦恶自亡,社稷危而復安,灵命坠而復构。”《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朕恭膺灵命,抚临四海。”

(3).生灵,生命。《云笈七籤》卷三五:“此乃清泠调和有道之气,故能生成灵命焉。”

川渎

泛指河流。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考功名》:“其为天下除害也,若川瀆之泻於海也,各顺其势,倾侧而制於南北。” 晋 左思 《吴都赋》:“谿壑为之一罄,川瀆为之中贫。”《魏书·郭祚传》:“ 萧衍 狂悖,擅断川瀆,役苦民劳,危亡已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祕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玄体,川瀆之韞珠玉也。”

虎变

(1).谓虎皮的花纹斑斓多彩。比喻因时制宜,革新创制,斐然可观。《易·革》:“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孔颖达 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关尹子·三极》:“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鳖行。”《魏书·律历志下》:“伏维陛下,当璧膺符,大横协兆,乘机虎变,抚运龙飞。”

(2).喻非常之人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唐 李白 《梁甫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亦用以喻文章的绮丽变化。 晋 陆机 《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石纽

古地名。相传为 夏禹 出生地。在今 四川省 汶川县 境。《史记·夏本纪》“ 夏禹 ,名曰 文命 ” 张守节 正义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禹 本 汶山郡 广柔县 人也,生於 石纽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禹 生 石纽 ,今之 汶山郡 是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蛟电凝阴,发皇明於 石纽 。”

龙翔

喻帝王兴起。 元 揭傒斯 《开元宫碑诗》:“ 元 兴龙翔,大拓疆土,四海八荒,咸覿其主。”

鼎湖

(1).地名。古代传说 黄帝 在 鼎湖 乘龙升天。 唐 顾况 《相和歌辞·短歌行》:“ 轩辕 皇帝初得仙, 鼎湖 一去三千年。” 明 夏完淳 《北风行》:“ 鼎湖 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栖赤凤。”

(2).借指帝王。《陈书·沉炯传》:“臣闻 乔山 虽掩,鼎湖之灵可祠。” 清 吴伟业 《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3).指帝王崩逝。《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驾,万国深鼎湖之痛,四海穷遏密之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盼望,兵燹难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剑无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贺当阳。”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历皇帝殉国纪念节也前十数日有滇中之捷感而赋此》诗:“赤县重开新日月,鼎湖遗恨旧风雷。”

(4).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 武帝 广开 上林 ,南至 宜春 鼎湖 。”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 鼎湖宫 ,《黄图》以为在 蓝田 。”《汉书·扬雄传》作“鼎胡”。《三辅黄图·甘泉宫》:“ 鼎湖宫 ,在 湖城县 界…… 汉武帝 於此建宫。”

生民

指人民

泽润生民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宋· 苏轼《教战守》

道妙

(1).佛教或道教学说的精义、经典。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宋 真德秀 《送汤伯纪归安仁》诗:“正须澄心愿,乃许窥道妙。” 清 陈确 《黄山道士韩养元师弟传》:“ 尊觉 虽少年,而勤思道妙,甘淡泊。”

(2).指文章。 唐 韩愈 《记梦》诗:“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 钱仲联 集释引 汪琬 曰:“意当时有权贵不学,自詡能诗,欲得公之称誉者,故作此以託讽歟?”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化神奇为腐臭,则典籍亦糟粕也;化臭腐为神奇,则瓦甓皆道妙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梁 之 刘勰 ,至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文心雕龙·原道》),三才所显,并由道妙,‘形立即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韵,俱为文章。”

神器

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十大神器”的说法,比如盘古开天地的神器叫“开天斧”,女娲补天的神器叫“补天石”。古代人类对宇宙间许多现象无法认知,难以解释,只好“归功”于“神”的力量。

如今将某种新器物或高科技产品称为“神器”,目的是强调其独特的“神奇”功效。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宫陛

宫殿的台阶。常借指皇宫或朝廷。《后汉书·董卓传》:“﹝ 吕布 ﹞驰齎赦书,以令宫陛内外。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於道。”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宫陛多巢穴,城闕生云烟。”《南齐书·褚渊传赞》:“称述霸王,纲维典礼。期寄两朝,绸繆宫陛。”

歌思

歌颂思慕。典出《列子·仲尼》:“ 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宫陛留前制,歌思溢今衢。”

云物

(1).云的色彩。《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杜预 注:“云物,气色灾变也。”《新唐书·李元谅传》:“既会, 元谅 望云物曰:‘不祥,虏必有变!’传令约部伍出阵。” 清 刘大櫆 《重修凤山台记》:“古之为臺者以书云物,后之为臺者以作观游。”

(2).云气、云彩。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若夫 善卷 、 巢 、 许 、 管 、 胡 之徒,咸蹈云物以高騖,依龙凤以竦迹。”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诗:“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

(3).景物,景色。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尔乃青春受谢,云物含明,江皋緑草,曖然已平。” 宋 范成大 《冬至日铜壶阁落成》诗:“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 夏曾佑 《丙申之冬入天津洎己亥秋始得归将行赋此》:“从此归帆好云物,分明点点入新愁。”

遗像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画像

陶渔

(1).谓制陶与捕鱼。《孟子·公孙丑上》:“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於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孔子家语·五帝德》:“有 虞舜 孝友闻於四方,陶渔事亲,宽裕而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

(2).指制陶者和捕鱼者。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郭子兴本姓陈》:“ 明 夏元吉 《一统肇基録》云: 郭子兴 ,本姓 陈 , 元 末有 陈某 者,不知何许人,精识纬候,知王气在东南。徧游 闽 、 广 、 江 、 黄 间,亡所遇。乃北涉 淮 泗 ,入 涂山 之境,得之。遂止不行,假五行命禄,求诸陶渔中。”

泉流

泉水流出形成的水流

原野

旷野;没有树林、建筑物或巨大岩石的大片土地

甘荼

苦菜的一种。《后汉书·马融传》:“其土毛则搉牧荐草,芳茹甘荼。”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泉流信清泌,原野实甘荼。” 清  顾炎武 《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诗:“岂知太平之世飴甘荼,川流不盈泽得潴。”

岂伊

犹岂,难道。伊,语中助词,无义。《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斯道,岂伊伤政。”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书》:“岂伊好辩,未获云已。”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岂伊 箕山 故,特以风期亲。”

天险

天然地势险峻的所在

上腴

最肥沃的土地。《后汉书·班固传》:“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新唐书·太平公主传》:“田园徧近甸,皆上腴。” 清 赵翼 《过青田访刘诚意故居》诗:“厥土乃上腴,亩岁收二石。”

东秦

战国 时 秦昭王 曾称西帝, 齐湣王 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立,后因称 齐国 或 齐 地为“东秦”。《晋书·慕容德载记》:“ 青 齐 沃壤,号曰‘东秦’。” 南朝 梁 萧统 《诒明山宾诗》:“ 平仲 古称奇, 夷吾 昔擅美,令则挺 伊 贤,东 秦 固多士。” 宋 苏轼 《次韵答顿起》之二:“十二东 秦 比 汉 京,去年古寺共题名。”

北门

(1).北向的门。《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窶且贫,莫知我艰。”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阿师当向北门出入,南衙宰相往来,勿犯也。”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 延安 北门外, 王家坪 村边,站着许多威严的哨兵。”

(2).喻指北部边防要地。《隋书·贺娄子干传》:“自公守北门,风尘不警。 突厥 所献,还以赐公。” 唐 翁绶 《雨雪曲》:“一自塞垣无 李 蔡 ,何人为解北门忧。” 明 何景明 《点兵行》:“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

(3). 唐 宋 学士院在禁中北门,因以为学士院的代称。 宋 苏轼 《上清储祥宫碑》:“臣以书命,待罪北门。记事之成,职也,然臣愚,不知宫之所以废兴,与凡材用之所从出,敢昧死请。” 宋 岳珂 《桯史·叶少蕴内制》:“ 石林 叶少藴 在北门,微闻当遂使为相,惧当视草,不能自免,出语沮之。”

(4).指翰林学士。 明 陈皋谟 《环县城远眺》诗:“经略久寒 西夏 胆,安危深仗北门才。”参见“ 北门学士 ”。

(5).指 唐 代禁军的北衙。《新唐书·兵志》:“及 贞观 初, 太宗 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於北门长上,曰‘百骑’,以从田猎。”“北门”之名由此。《资治通鉴·唐中宗神龙元年》:“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復 李氏 社稷,愿殿下蹔至 玄武门 以副众望。” 胡三省 注:“南牙谓宰相,北门谓羽林诸将。”

(6).《诗·邶风》篇名。序谓“《北门》,刺士不得志也”。后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李弘度 常叹不被遇……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斗酒满四筵,歌啸 宛溪 湄。君携 东山 妓,我咏《北门》诗。” 明 陈宗之 《汉道》诗:“寧无《北门》嘆,要自秉固穷。”

(7).复姓。《左传》有 北门驷 ,《尸子》有 北门子 ,《庄子》有 北门成 。见《通志·氏族三》。

仁声

(1).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或乐声。《孟子·尽心上》:“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赵岐 注:“仁声,乐声《雅》《颂》也。” 汉 王褒 《洞萧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2).指施行仁德而赢得的声誉。 汉 扬雄 《羽猎赋》:“仁声惠於北狄,武谊动於南邻。”《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初自 燕 、 代 则仁声洽著,行自 齐 、 鲁 则英风播流。” 唐 元稹 《郑涵授尚书考功郎中冯宿刑部郎中制》:“二帝三王之所以仁声无穷,绩用明而刑罚当也。” 宋 王安石 《送王蒙州》诗:“仁声已逐春风到,使节犹占夜斗行。” 明 刘基 《感兴》诗之一:“昭代仁声浹九夷,野无矛戟有鎡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编》:“民则簞食壶浆,商则市肆无惊,岂非仁声素著,信义先行者所能如此哉!”参见“ 仁闻 ”。参阅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尽心章句上》。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惠泽

惠爱与恩泽

云雨

(1) 云和雨

(2) 指男女合欢

令美

犹美好。《南史·褚彦回传》:“ 建安王 休仁 ,人才令美,物情宗向,帝与 彦回 谋诛之, 彦回 以为不可。”

唐风

(1).《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参阅《毛诗正义·唐谱》注。

(2). 唐尧 的遗风。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卢令》美何歇, 唐 风久不渝。” 明 张时彻 《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俗尚俭朴,有 唐 风之遗焉。”

(3).具 唐 人风格的诗。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潘阆不与先贤祠》:“ 潘閬 居 钱塘 。今太学前有 潘閬巷 。 閬 工 唐 风,归自 富春 ,有‘渔浦风波恶, 钱塘 灯火微’之句。”

不渝

不改变。《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毛 传:“渝,变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风雨急而不輟其音,霜雪零而不渝其色。”《好逑传》第十八回:“节义以不渝为奇,而不渝于曖昧之时为更奇。” * 《在柬埔寨王国会议和国民议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是 中国 坚守不渝的外交政策。”

微臣

卑贱之臣。常用作谦词。《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微臣司戚,敢告在斯。”《宋书·彭城王义康传》:“臣草莽微臣,窃不自揆,敢抱葵藿倾阳之心,仰慕《周易》匪躬之志。” 元 吴师道 《朝阳台》诗:“微臣 宋玉 夸能赋,当日 襄王 岂真遇。”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伏念微臣,初来有志。诵诗书,力学躬耕修己,不復贪荣利。” 姚雪垠 《燕辽纪事》:“微臣身为本兵,不能代陛下分忧,实在罪不容诛。”

逢世

谓遇到好世道。《韩非子·问田》:“然而 吴起 支解而 商君 车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孔子家语·儒行》:“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遭 孝文 初立,资适逢世。时以变易,及 吴 楚 一説,説虽行哉,然復不遂。”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适值其世,得骋其才。”

征赋

赋税。《国语·吴语》:“舍其愆令,轻其征赋。” 唐 杜甫 《宿花石戍》诗:“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某土之民,避旱暵饥饉与征赋徭役之事,将徙占他郡。”

徵賦:征收。《韩非子·显学》:“徵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饉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

人徒

(1).服徭役的人。《荀子·王霸》:“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 杨倞 注:“人徒,谓胥徒。给徭役者也。”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微臣逢世庆,征赋备人徒。”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主( 安乐公主 )不悦,因大役人徒,别掘一池,号曰:‘定昆池’。” 清 潘耒 《汴河行为方中丞欧馀作》:“指挥人徒三十万,北河柳尽南河柯。”

(2).庶民,民众。《墨子·非攻中》:“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史记·春申君列传》:“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彊,壹举事而树怨於 楚 ,迟令 韩 魏 归帝重於 齐 ,是王失计也。” 汉 蔡邕 《述行赋》:“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

空费

白费。 宋 辛弃疾 《生查子·民瞻见和用前韵》词:“人间无凤凰,空费穿云笛。”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为甚么要率领着他们来追赶我?你是空费心血了。” 茅盾 《子夜》五:“不要空费时间,我们赶快正式开会罢!”

行苇

路旁的芦苇。《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按,古文 毛 序以为泛言 周 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遗说则以为专写 公刘 的仁德。后遂用为仁慈的典实。多用于称颂朝廷。 汉 班彪 《北征赋》:“慕 公刘 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 晋 慧远 《答何镇南》:“上极行苇之仁,内匹 释迦 之慈。”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况我国家仁敷行苇,泽霈漏泉。”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宗室宴》:“ 乾隆 甲子,上宴王公及近支宗室百餘人於 丰泽园 ,更其殿名 惇叙殿 ,以示行苇燕毛之意。”

谢生

(1).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宋 姜夔 《水调歌头》词:“不问 王郎 五马,颇忆 谢生 双屐。”参见“ 谢公屐 ”。

(2).死去。《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王夫人成公氏墓志》:“大 隋 大业 七年七月五日谢生於世,寿考六十有九。”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