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四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朱彝尊 |
释义 |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四原文曲律昆山最后时,海盐高调教坊知。至今十棒元宵鼓,绝倒梨园弟子师。 诗词问答问: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四的作者是谁?答:朱彝尊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四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曲律(1).弯曲;屈折。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曲律竿头悬草稕,緑杨影里拨琵琶。”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三折:“那 狄青 右手兜絃,左手推靶,弓开似那曲律山头蟒。”参见“ 乞留曲律 ”。 (2). 元武宗 海山 的蒙古语称号。杰出之意。《元史·武宗纪二》:“﹝ 至大 四年﹞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 也先铁木儿 等上尊諡曰 仁惠宣孝皇帝 ,庙号 武宗 。国语曰 曲律皇帝 。” 戏曲名词。主要指写作和演唱南北曲时应注意的各种原则。如作曲的选字、造句、体裁、风格;唱曲的发音、归韵、板眼等。 元 明 时在南北曲盛行的基础上逐渐归纳形成。著名著作有 明 魏良辅 《曲律》、 王骥德 《曲律》等。 昆山亦作“崐山”。1.山名。 昆仑山 的简称。《吕氏春秋·重己》:“人不爱 崑山 之玉, 江 汉 之珠,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璣。”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 崐山 积琼玉,广厦构众材。” (2).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西北。《文选·陆机<赠从兄车骑>诗》:“髣髴 谷水 阳,婉孌 崐山 阴。” 李善 注引《吴地记》:“ 海盐县 东北二百里有长谷,昔 陆逊 、 陆凯 居此。谷东二十里有 崐山 ,父祖葬焉。” (3).县名。今属 江苏省 。因境内有 昆山 而得名。 (4).指昆腔。 明 王骥德 《曲律·论腔调》:“旧凡唱南调者,皆曰‘海盐’;今‘海盐’不振,而曰‘崑山’。‘崑山’之派,以 太仓 魏良辅 为祖。”参见“ 崑腔 ”。 昆仑山 的省称。《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 昆山 之玉,有 随 和 之宝。”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美玉珊瑚出於 昆山 ,珠璣犀象出於 桂林 。” 最后在时间或次序上在所有其他的后面,最末 最后通牒 这本书的最后一页 海盐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盐,是主要的食用盐 高调声调或口吻太高。比喻说话不着边际、脱离实际,吹牛皮 他这个就爱唱高调 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的官署 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至今(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元宵(1) 旧时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晚 (2) 灯节那天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汤团食品 绝倒前仰后合地大笑 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新五代史·晋家人传》 梨园弟子亦称“ 梨园子弟 ”。1. 唐玄宗 时 梨园 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 唐 王昌龄 《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头, 梨园 弟子和《凉州》。” 唐 孟迟 《过骊山》诗:“《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 梨园 弟子头。”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高力士 ,你快传旨排宴, 梨园 子弟奏乐,寡人消遣咱。”《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玄宗天子 移植於 沉香亭 前,与 杨贵妃娘娘 赏玩,詔 梨园 子弟奏乐。” (2). 唐 以后泛指戏曲演员。 元 《月照庭·问花》套曲:“铅华满树添粧次,远胜梨园弟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名 珍儿 者,尤姣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