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虎邱寺六叠苏东坡韵》 全文:苏城建平地,本自少山岭。
 一卷矗武邱,作镇俯闾井。
 我来凡六度,六叠苏韵耿。
 颇惬水与乳,讵论蛙和黾。
 故事徵率遍,金总不离矿。
 兹览五人墓,实足嘉义猛。
 魏珰擅炀灶,其志无穷骋。
 缇骑为家奴,顺昌气颓哽。
 五人攘雄臂,夺取以俄顷。
 终焉饮属镂,颈血洒风冷。
 身纵一时亡,名乃千秋永。
 静言观其时,国政成何景。
 群小恣意为,捕风更捉影。
 天启真童騃,杨涟徒奏请。
 
 参考注释六度(1).谓天、地、春、夏、秋、冬乃万物之制度。《淮南子·时则训》:“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準,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绳者,所以绳万物也;準者,所以準万物也;规者,所以员万物也;衡者,所以平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2).佛教语。又译为“六到彼岸”。“度”是梵文pāramitā(波罗蜜多)的意译。指使人由生死之此岸度到涅槃(寂灭)之彼岸的六种法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精虑(禅定)、智慧(般若)。 南朝  梁  王屮 《头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则高谢四流,推之於无,则俯弘六度。” 唐  姚合 《赠王山人》诗:“既能施六度,了悟达双林。”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方外之友 石林源 公合掌太息曰:君儒者也,于吾师之六度有合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