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彭汝砺的《上刘推官一首》 全文: 盛旦登高第,青衫偃壮图。 兰台收硕德,莲幕得真儒。 江左风流敝,鄱阳习俗污。 晨昏丛狱讼,利病倚谋谟。 郡政颓纲整,都民旧瘼苏。 英声传士庶,清议满江湖。 事业人之表,机筹帝所需。 大臣交荐擢,荣召计须臾。 有客材无似,谋身计大迂。 志憎时态薄,道欲古人俱。 寓迹文章苑,栖魂典籍郛。 倾螺思测海,擿埴强求涂。 不见孔之卓,安知柴也愚。 驽踪谁警策,弱质寡持扶。 与物睽违甚,惟公顾盼殊。 滞顽真瓦砾,拂拭过璠玙。 陋学惭无状,浮名出不虞。 见知虽鲍叔,蒙遇岂夷吾。 朽木依刀尺,坚金属范模。 会须终盛赐,俾得望亨衢。
参考注释声传指传闻之事。《宋书·庾炳之传》:“伏愿深加三思,试以诸声传,普访诸可顾问者。” 士庶(1).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管子·大匡》:“君有过,大夫不諫;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进,可罚也。”《司马法·天子之义》:“天子之义必纯取灋天地,而观於先圣;士庶之义必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长。故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宋书·王弘传》:“诸议云士庶缅絶,不相参知,则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若庶民不许不知,何许士人不知?” 唐 元稹 《阳城驿》诗:“我实 唐 士庶,食 唐 之田畴;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 清 方苞 《读<经解>》:“学者循诵《易》、《诗》、《书》、《春秋》之文,而虚言其义,有得有失,一如记所称。而《礼》则湮沉残缺,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閭阎士庶,丧祭宾婚,荡然一无所守,而竞於淫侈。” (2).士族和庶族。《宋书·恩倖传论》:“ 周 汉 之道,以智役愚,臺隶参差,用成等级; 魏 晋 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风闻 东海 王源 ,嫁女与 富阳 满氏 ……窃寻 璋之 ( 满璋之 )姓族,士庶莫辨。”《南史·王球传》:“时中书舍人 徐爰 有宠於上,上尝命 球 及 殷景仁 与之相知。 球 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詔。’上改容谢焉。” 清议 公正的议论 其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南史·宋武帝纪》 |